中交二航局万里边疆媒体行 2025年,西藏自治区迎来成立6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喜迎成立70周年,两大自治区以岁月为笔,书写数十载繁荣变迁的壮丽篇章。
一直以来,始终秉持初心,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治疆方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敢为人先、敢打硬仗、敢闯敢拼的精神,参与西藏和新疆建设开发工作,为铺就边疆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幸福之路贡献二航智慧与力量。
近日,根据公司党委年度工作安排,公司策划开展“万里边疆媒体行”活动,邀请湖北、西藏、新疆三地媒体,分别走进西藏、新疆两地4个在建项目,全面展现在边疆地区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成就,助力边疆高质量发展的新故事、新成果。
本期推出“万里边疆媒体行”专题报道:《极目新闻》刊发的题为《梁板架起挡沙墙,改良沥青抗温差,筑丝路650公里通途》的文章。下面是文章内容:
茫茫戈壁滩上,热浪裹挟尘土扑面而来。9月15日,东天山南麓的新疆哈密骆驼圈子镇,G30连霍高速公路星星峡至哈密段改扩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却是一片火热。
在这条纵贯我国东西的交通主动脉上,地表温度超50摄氏度,在汉央企数百名建设者,正在加紧摊铺沥青,向着年底通车运营的目标全力冲刺。
与风沙“过招”,改良沥青配方抗温差
9月15日下午5时许,极目新闻记者抵达G30连霍高速改扩建现场。戈壁滩上热浪灼人,皮肤已有轻微的刺痛感。
“这还不算最热的,”项目总工王强抹了把汗,指着路边步道砖说,“夏天这里地表温度能达到70摄氏度,生鸡蛋十分钟就熟!”记者尝试赤手触摸沥青摊铺后的路面,仅两秒便烫得缩回手。而建设者们每日需在这样的高温下连续作业10小时。
不仅如此,哈密每年35摄氏度以上的天数有149天;最大风力达14级,曾有一次强风将项目部外变压器闸刀吹得无法复位;冬季气温又骤降至零下20多度,全年有效施工时间仅8个月。
面对极端环境,建设者们拿出了“硬核”应对方案。为攻克近百摄氏度的温差,项目将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从常规的18厘米加厚至24厘米,并大规模运用“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即将基质沥青加入SBS改性的同时加入橡胶粉,改善了沥青的高温及低温性能,有效解决了新疆地区路面高温推移、低温开裂的痛点。
针对风沙肆虐,项目将废弃桥涵的梁板“变废为宝”,在长达10公里的风沙路段外筑起1米多高的挡沙墙。同时全线采用预制梁工艺,工厂预制、现场拼装,最大限度减少风沙对施工的影响。
技术革新,3小时完成658吨主梁拆除
G30连霍高速公路东起连云港,西至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是贯穿中国东西的交通大动脉,不仅是连接内地与西北的陆路命脉,更是新疆融入全国、面向中亚开放的“黄金通道”。
其中,由承建的G30星哈改扩建项目第4标段全长30.9千米,将对全线进行“四改八”改扩建,建设内容包括路面工程、桥梁涵洞工程、路线交叉工程等。
如何在日均车流量超2万辆的交通“大动脉”上“辗转腾挪”做施工,考验的是建设者的智慧。
王强介绍,今年4月,项目进行红星二牧场分离立交跨线桥拆桥施工。团队创新采用“液压顶升设备+SPMT模块车动态转体”工艺——即用绳锯先锯断跨路主梁,再用液压模块车将梁体驼载运至道路外侧,仅用2小时就可完成重达658吨的跨路梁体的切割、移运等工作并快速恢复交通,较传统工艺提升效率近4倍。
鏖战戈壁 ,修建19条公路总里程超
650公里 自2000年首次挺进新疆承建乌鲁木齐外环路起,在新疆累计承揽工程近40项,合同总额超340亿元,修建19条公路总长超650公里,覆盖天山南北。
2007年,二航建设者进驻果子沟,在滑坡、雪崩频发的复杂环境中“马拉人扛”,建成新疆第一高桥——果子沟大桥。这座串联三座高山的桥梁,以“最美最惊险”之姿,成为新疆公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2022年,穿越阿尔金山、罗布泊两大无人区的依若高速公路通车,建设者历时六年,在平均海拔3300米、“无水无电无信号”的环境中,克服高寒缺氧,书写了无人区筑路的传奇。
在天山北麓的沙漠腹地,二航人用3年时间建成五克高速,铺就“黑丝带”般的发展路。
现如今,连霍高速哈密段改扩建项目正在全速推进中。作为进出疆核心通道扩容工程,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大动脉,其建成后将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为新疆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5来源:极目新闻 六公司
行者无疆,百年二航微信抖音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