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十局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在北京举行。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7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650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线上线下观展人数突破20万人次。
中铁长安重工公司新能源装备展区 在中国铁建展厅,中铁长安重工公司(以下简称长安重工)以“精益智造、绿色环保”为主题集中亮相,带来5款具有突破意义的新能源装备,包括:国内首套隧道施工电动出渣装备、陕西首套无人驾驶电机车、装载机、高性能电动宽体自卸车等。其展区吸引了大量专业观众驻足交流、咨询洽谈,成为展会现场关注度颇高的区域之一。
《链动未来:长安重工的生态力量
》视频 “链博会为我们搭建了宝贵的桥梁。我们不仅集中展示新能源产品、服务及其背后的供应链实力,更期待借此机会,结识更多全球优秀伙伴,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合作,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和客户需求。”长安重工负责人表示。
当了解到高原隧道施工电动出渣设备是国内首个完成从概念设计、规划到首发量产全流程突破的成果时,不少观众由衷赞叹,为“中国智造”“陕西创新”竖起大拇指。造型前卫的纯电动挖掘机模型也吸引了众多目光,观众纷纷驻足细看详询。
“专门来了解这些节能‘黑科技’。像这款电动宽体自卸车,据现场介绍,1小时快充即可支撑约两天高强度作业,使用成本优势明显。”来自矿山行业的张先生对工程机械新能源转型印象深刻。
本届链博会上,长安重工以其在新能源工程装备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前瞻布局,向全球产业链展示了企业积极拥抱绿色变革、引领智能制造的决心与实力。其展品所代表的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方向,正是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也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共筑绿色低碳未来提供了绿色方案、贡献了长安重工力量。
中铁长安重工公司新能源装备矩阵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和中国铁建专精特新企业,长安重工敏锐捕捉到绿色转型的历史性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聚焦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成功打造6大类、16款新能源装备矩阵,2款无人驾驶设备,累计减排30余万吨二氧化碳,填补多项国内高端装备技术空白,走出了一条从单一技术突破到系统化智能制造的转型之路。
下面,逐一介绍长安重工此次亮相的5款新能源装备——
新能源电机车组长安重工自主研发的陕西首创新能源电机车组
形成15吨至85吨全系列产品。通过攻克核心加工制造、智能控制系统、电池PACK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该系列设备综合续航里程超40公里,有效降低施工成本20%以上。作为地铁、隧道施工物料运输的高效装备,其大吨位产品市场占有率突破70%,累计销售超500套,打造出地下工程智能运输新标杆。
电动宽体自卸车长安重工自主研发的电动宽体自卸车 已覆盖95吨至135吨主流规格。创新性融合充电、换电及增程三种技术路线,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控制系统与动力匹配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在爬坡、制动、续航等核心性能指标上表现卓越。该产品广泛应用于矿山、砂石料厂等短途运输场景,被业界称为绿色矿山运输的“运载悍将”。
电动挖掘机长安重工推出的国内首套隧道施工电动出渣装备
成功应用,突破极端环境适应性技术瓶颈,彻底解决传统燃油设备尾气排放与施工人员缺氧风险。其中,
挖掘机 可实现零下40℃至60℃的严苛工况下稳定运行,低温自动加热,高温强劲散热。输出扭矩大,工作效率高,实现施工成本降低60%、工效提升15%,成为高原铁路建设的绿色动力典范。
电动装载机长安重工推出的电动装载机 配置多视角相机、多路电磁阀、毫米波雷达等硬件,嵌入场景感知模型、运动控制模型、安全防护等算法配置,使其成为具备粉尘透视、3D实时姿态感知及自主作业能力的“装载机器人”,设备累计销量百余台,全作业场景累计工作超25万小时。
电动自卸车 长安重工推出的
电动自卸车 定制化防尘抗寒、结构加固耐用。可实时监控车辆状态,进行智能远程诊断、作业效率分析。针对高原隧道定制开发,经历高海拔山区、寒冬冰雪、野外临建、隧道出渣等恶劣工况,现场使用可靠、运行稳定,受到客户一致肯定。
来源:长安重工公司丨编辑:钱磊丨审核: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