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南方能源观察】eo专访 | 波士顿大学助理副校长Jin In:提升女性领导力,助力应对气候危机

2025-10-10 20:01:32浏览:180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核心摘要:能源行业女性赋能,不止于“增加女性领导”
南方能源观察全文2576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未经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 微信号:energyobserver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 eomagazine@126.comeo记者 蔡译萱编辑 何诺书审核 姜黎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女性占可再生能源行业劳动力的32%,虽高于油气行业的22%,但仍不算乐观。当前,全球能源转型与气候危机交织,有研究者认为,“多元化”是能源业界突破传统路径,开拓新局面的关键,这在能源结构上已成为共识,而在行业性别结构问题上也引起关注,女性对能源系统的独特价值愈发凸显。 《》在中国人民大学“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目标(CDGs)2025年度夏季研讨会”期间专访了长期关注女性发展的学者、波士顿大学助理副校长Jin In。“9?11”事件后,Jin In进入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她与联合国等机构合作,足迹遍及145国;创立了“全球女孩领导力”(4GGL)研究,填补全球年轻女性发展数据的空白。如今,Jin In加入波士顿大学推动系统性变革,她对“改变生态”的坚持,正切中能源行业推动性别多元的发展趋势。依托4GGL的研究,Jin In为能源行业女性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01赋能的关键在于拆除障碍 eo:当前,多数领域很少将性别议题纳入考量,如果能源行业缺少性别视角,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或风险? Jin In: 最大的风险是产品或服务与部分用户需求脱节,尤其是在面向终端使用者时。以AI、技术研发这类领域为例,大家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女性程序员的占比并不高,这些领域的从业者绝大多数是男性。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性别分布的差距更为明显。这就导致一个结果,从软件算法到硬件设备,几乎所有产品的初始设计都由男性主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保证这些产品能完全适配女性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企业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因为女性不仅是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购买决策中也往往扮演关键影响者的角色。 在能源领域,这个特点也很突出。例如,在家庭场景中,谁更多负责管理和使用水和电等资源?多数时候是女性。所以企业更应该关注女性的真实需求。而且不只是在消费端,在研发端,女性往往能凭借更细腻的感知和同理心,设计出更贴合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的产品。如果女性在研发环节缺席,她们的潜力和创造力就会被完全浪费,行业也会错失更多元的创新可能。 eo:能源行业女性高管较少,女性在走向高管岗位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哪些现实挑战?又有哪些独特价值可以发挥? Jin In: 其实,这本质上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并非能源行业独有,而是全球职场共同面临的困境。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即便在本科、研究生阶段,女性的占比在不断提升,具备专业能力的女性人才储备并不少,但到了领导层,男性主导的格局依然没有明显改变。 这就像应对气候变化,如果只盯着减少某一种污染物的排放,却不去改变背后依赖高耗能的整个生态系统,环境问题就永远无法根治。能源行业的女性发展问题也是如此。单纯推动一位女性担任CEO,或硬性规定女性高管需达到20%,这些做法都停留在表面,其实是陷入了“重数量、轻质量”的误区——看似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却没解决“能不能长期留住、能不能充分发挥价值”的核心矛盾。 真正的改变需要体系化发力:拆掉每一个层级、每一个环节中阻碍女性发展的隐性壁垒。无论是人才培养阶段的机会公平、决策机制中的话语权分配,还是产品设计、业务布局时对多元视角的纳入,都需要重新梳理和构建,最终形成一个能让女性自然成长、公平竞争的生态体系。 eo:如何理解能源行业女性发展中的“重数量、轻质量”误区? Jin In: 要理解这种体系化改变的思路,我想先区分清楚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平等(equality)、公平(equity)和赋能(empowerment)。 平等的核心是“相同对待”,比如追求男女接受教育的人数相同、担任CEO的人数相同,这更偏向于量化层面的“数量均衡”;而公平则是“基于差异的公正”,意味着资源分配要考虑不同个体的实际需求。比如,女性可能面临家庭责任与职业发展的平衡问题,公平就是在资源支持上对此有所兼顾,而非简单一刀切地要求所有人“一样竞争”;至于赋能,它的关键在于“拆除障碍、改变生态”。 eo:如果把这些思路落到能源行业,对女性的“赋能”具体该是什么样子?之前提到的提升女性占比和参与度是不是还不够? Jin In: 提升女性占比和参与度确实是第一步,但远远不够。举个例子,最近,我们参观了一家风电公司,领导层照片里男性占比很高,这背后其实反映出两个问题。第一,团队缺乏性别多样性,女性的智慧和潜力没能充分参与到决策中,可能会让行业错失更全面的发展视角;第二,行业没有建立起“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管道”,现有的男性领导层在选拔、培养下一代人才时,容易倾向于选择和自己背景、经历相似的男性,形成“男性复制男性”的循环,女性很难获得向上发展的机会。 要打破这种循环,不能只靠偶然的机会,更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在实践中,“导师制”(Mentorship)是很有效的方式——让有经验的行业前辈(无论男女)为女性从业者提供指导,帮她们对接资源、规避成长风险、明确发展路径,从制度层面为女性搭建起向上发展的阶梯。 02从今天开始投资下一代eo:您特别强调“支持体系”的重要性,而且您认为这个体系需要更全面,对吗? Jin In: 没错,这个支持体系必须更有针对性。不仅要关注女性人才本身,还要延伸到她们参与创造的产品、服务,以及这些产品服务所面向的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要是在产品研发阶段没有考虑女性用户的需求,最后做出的产品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举个很典型的例子,汽车安全带长期以来都是以男性身体模型为标准测试的,直到现在,我们都没法完全确定它对女性驾驶员或乘客的真实保护效果。不管是产品设计,还是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把性别因素纳入考量,否则很可能让部分女性面临更高的安全风险。 eo:给能源领域的领袖们提一条建议,推动他们帮助女性提升能力、融入行业,您会怎么说?  Jin In: 我会建议他们,投资下一代即将进入能源、科技领域的女性。这么做不仅能搭建起持续输送女性人才的通道,还能带动相关培训项目落地,形成连锁效应。一旦这些女性进入行业,她们也会主动指导、帮助下一代女性成长。长此以往,就能形成自我延续、不断壮大的正向循环。 如果到今天还没开始思考如何让女性参与进来,其实已经有些晚了,必须立刻行动。人们常说一句话,特别有道理:“种树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是昨天。那第二好的时间呢?就是今天。”所以,要是昨天没来得及种下那棵树,今天就必须动手。同理,要是之前没搭建好吸引女性、培养女性的人才通道,现在就必须马上开始行动。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设计研究院】设计研究院开展科技大讲堂——标准宣贯活动

上一篇:

【南方能源观察】“我能听见你”:一场中老听障教育的双向奔赴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