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五局五公司10月10日,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昆明施工1段富民干线小鱼坝隧洞施工支洞至出口
顺利贯通,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后续工程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向富民县输送优质水源的核心通道,小鱼坝隧洞承担着将水源精准输送至县域关键区域的重要任务,设计流量达
6.0立方米/秒。在结构设计上,隧洞采用无压城门洞型断面,衬砌后净空尺寸为2米×2米,配合2/1000的设计纵坡,确保水流平稳输送。隧洞地质
复杂,埋深差异悬殊,最浅处仅
30米,最深处达450米。施工中不仅要穿越岩溶发育区和断层破碎带,还需应对地下水活跃、围岩稳定性差等挑战。为提高施工效率、克服作业面受限的难题,项目部严格执行“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并针对施工中遇到的两大突出难题,逐一制定精准解决方案,以技术创新突破建设瓶颈。
针对半充填大型溶洞施工难题 ,项目部对岩壁薄弱段采用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回填灌浆,增强岩体整体性;在钢支撑无法紧贴岩壁的部位,创新采用
“复拱加强支护”工艺,于原有支护外侧增设弧形钢拱,形成双重防护体系。
同时将溶洞天然空间改造为施工错车道,既解决了设备错车难题,又减少了初支背后填充量,实现了
“化险为利”。在出口段开展水平钻探物探作业时,探测到大量涌水。
“涌水段围岩稳定性差,频繁发生掉块,加之低温环境与狭窄洞径,排水工作极为困难。”施工员介绍道。为攻克难关,项目部从人员保障、技术优化和系统建设三方面入手,坚持“防、堵、截、排结合”原则,迅速穿越涌水段。针对水压较大区域,加密水平钻孔数量,实施“先排水减压、后支护成型”策略,精准控制涌水量。此外,项目部还在洞内增设排污管道,设置错车道集水坑和侧向集水坑,构建分级排水系统,成功破解了“小洞径大涌水”的施工困境。
项目部着力加强施工管理,
一方面,严格落实 “六项机制”“四关”管控要求,推进“7个3”工作法落地见效,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现场检查、带头整改问题,以“钉钉子”精神逐一消除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将隧洞监控量测和有限空间管理作为重点,安排专业人员
24小时不间断监测,实时跟踪施工数据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措施,全力保障施工安全。
小鱼坝隧洞施工支洞至出口的顺利贯通,标志着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昆明施工
1段建设进入全新阶段。接下来,全体建设者将乘势而上,全力推进隧洞后续衬砌、设备安装等工程,确保如期实现通水目标,为滇中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支撑。
供稿单位|滇中二期项目部
供稿作者|罗芝秀责任编辑|赵海涛校对审核|杨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