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电气化局装备公司在设备修理厂研发车间的轰鸣声中,任艳勇的名字与“电气医生”的称号紧密相连。这位高级电工,用近三十年的专注与汗水,为电气设备注入精准运行的“生命”,经他调试的电气系统以“零故障、动作准”的品质,成为同事心中当之无愧的“免检产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敬重。
廿九载砺剑,从学徒到中流砥柱
回溯1996年,中专毕业的任艳勇踏入电气化局,与轨道车辆电气维修结缘。看着经自己维修后重新焕发生机的设备,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他心中扎根:唯有技术精进,方能真正解决一线难题,在这条路上行稳致远。自此,他以近乎严苛的自律投入工作与学习。保持全勤是常态,更将书本理论深度融入轨道车电路的实践特性。面对技术难关,他伏案绘制一本本详尽的电气原理图;晦涩难懂的符号,便一头扎进专业书籍钻研;复杂的现场故障,他不惧艰辛,对照每一个接线端子反复测量,不放过丝毫细节。正是这份永不言弃的执着和日复一日的锤炼,让他从一名初级电工淬炼成为技术精湛的高级电工。
勇挑研发重担,赋予图纸以生命
当设备修理厂组建研发车间,急需技术骨干时,任艳勇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脱颖而出。在全新的研发舞台上,他勇挑重担,先后负责模块化恒张力放线车、腕臂安装车、线缆敷设车、通用平板车等多种特种施工车辆的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调试记录表上,每一组精确无误的数据,都是他专业与严谨的无声见证。在他手中,设计图纸上的线条与符号,被精准地制作成稳定运转的设备。看着这些凝聚心血的“作品”通过测试,奔赴施工一线,任艳勇的脸上总会浮现欣慰而自豪的笑容。
妙手“诊脉”,化解设备疑难杂症
设备如同生命体,亦会“生病”。一次,线缆放线车突发“疑难杂症”,设备走行时有时无。此时,任艳勇如“急诊医生”般背着工具包匆匆赶到。他沉着冷静,没有急于动手,而是俯身“听诊”——侧耳细听设备内部继电器吸合声、发动机运转的嗡鸣;接着沉稳“查体”——用万用表精准测量关键节点的电压、电流,如同把脉探源。最终,他锁定屏幕上一条极易被忽略的、极短暂的状态跳变记录:“病灶在此!一个外围传感器的信号受电磁干扰,导致控制系统误判停机。”随即开出精准“处方”:为传感器线路加装屏蔽层并优化接地。故障应手而除,设备重焕生机。整个过程没有惊心动魄,只有基于丰富维修经验与冷静判断和果断处置,完美诠释了“电气医生”的职责所在。
薪火相传,点亮匠心之路
任艳勇深知,个人的力量有限,唯有技艺传承,方能持续保障设备健康,推动行业发展。他极为重视“传帮带”,毫无保留地将毕生经验与技术倾囊相授。车间新来的大学生徒弟小曹,面对隧道清洗车的水泵频繁重启故障,满头大汗地更换部件。任艳勇没有直接接手,而是轻拍徒弟肩膀:“别急,我们像医生一样,从头‘问诊’。”他带着小曹,从电源开始,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检查电压稳定性;顺着“神经网络”般的控制线路,测量信号传导是否通畅;观察“关节”执行机构的动作反馈。他边操作边讲解:“设备‘病征’常是表象,需用排除法由表及里。电压不稳是‘供血不足’,信号干扰是‘神经紊乱’……”在他的引导下,小曹焦躁渐褪,系统性地排查,最终查出原因——一个触点老化导致接触电阻过大的继电器。设备恢复平稳后,小曹由衷感慨:“师傅,您今天教的不仅是修机器,更是教我怎么当个合格的‘设备医生’!”任艳勇欣慰地笑了:“记住,对设备要有耐心,要细致观察,严谨推理,‘医术’是练出来的。”
无声乐章,守护制造脉动
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沾满油污的双手和沉甸甸的工具包。任艳勇日复一日穿行于生产一线,用精湛的技艺化解疑难杂症,以“医者”般的责任感和专注力,守护着一个个研发设备的健康脉动。从青涩学子到经验丰富的电气领域骨干,他用近三十年的时光,在毫厘之间雕琢技艺,以薪火相传的方式,点亮后来者的成长之路。
●【车家党建】罗月兵到基层党建联系点讲授专题党课
●【车家时点】一线动态
●【车家党建】肖光才到基层党建联系点讲授专题党课
●十年风华正青春!榜样如星,照亮我们平凡的 “追光之路”
●【幸福车家】公司工会召开二届十三次工会委员会
主办:车家融媒(党群工作部)
来源:设备修理厂作者/摄影:曹嵛翔编辑:陈云泽 编审:杨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