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局雄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7月12日,公司在北三县供水工程项目召开地下工程技术交流学习会,两级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围绕现场19号、25号竖井顶管施工、工艺工装、智能监测等重点环节展开深度交流,公司副总经理、总经济师、安全总监杨帆出席会议。
从痛点出发:一场由“黄牌”催生的技术革命
项目进场初期,在上级检查中暴露出一些安全文明施工典型问题。问题发生后项目部痛定思痛,将品质提升作为管理核心目标,针对地下顶管施工高风险环节,逐条制定“定型化、数字化、精细化”的整改方案。
装配式工艺:定型水沟、定型胎架、预制电缆桥架实现“毫米级”精度控制。
智慧数据穿透: 智慧建管平台施工过程监测、顶管掘进姿态监测、基坑监测、混凝土日核销系统实时追踪方量偏差、人脸识别现场风险行为、质量问题库动态预警等。
Ai智能加持:焊接机器人+焊烟净化装置同步作业,效率提升170%,烟尘浓度降低80%。
硬核场景:地下25米的“技术公开课”
安全管控:动火作业接入北京市“企安安”平台实时监控,吊装作业设“语音提示+盲区雷达”。
质量验收:超声波无损检测、塑料模板及裸土全覆盖等12项标准工艺现场推广。
长效转化:把“亮点”变“常态”
杨帆强调,北三县供水工程项目属于南水北调配套的重要民生工程,其中北京段又是工程的关键线路,项目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品质提升落到实处;各项目要以本次交流学习为契机,强策划、重执行,加强班组建设,在公司范围内全面推广优秀成果,把亮点变成常态。
此次交流以“品质提升”为主线,通过案例复盘、工艺实操、隐患剖析,项目实现从“问题曝光”到“思想革新”的蜕变。下一步,项目部将以新开工14号竖井为新起点,全面推广装配式工艺工装、智慧建管平台及Ai智能加持等技术成果应用至全线,确保交付“滴水不漏”的精品管道工程。
图文 | 孔祥煜编辑 | 王怡童 孔祥煜
审核 | 付亿超 张鸿飞
来源 | 北三县供水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