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新能源哈喽,大家好!“我”是由电建新能源集团
投资建设的湖南桂阳欧阳海风电场二期项目的首台风机
此刻,“我”正稳稳站在山顶
感受着山间的风拂过“身体”
从一堆沉甸甸的零部件
到如今100多米高能迎风“旋舞”的模样
这一路的“闯关记”藏着太多电建新能源人的奋斗故事
今天,就带大家回看“我”是怎么一步步“站”起来的~
△快看,这是我的“成长史”
第一关山路“搬家”!“我”的“大零件”翻山越岭
“我”的“身体”由塔筒、叶片、机舱、轮毂等组成单节塔筒最重可达75.3吨叶片长达91.3米要把这些“大家伙”从山脚运到山顶
可不是件容易事哟△风机叶片运输运输前,车队的工作人员
背着测量绳和图纸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了一遍又一遍哪里有急弯、哪里路基软
都用红笔做了标记一切准备就绪后才能开始正式运输△现场管理人员在现场协调工作
车头前有工作人员徒步探路
遇到窄路就指挥车队慢慢挪
车轮旁还垫了钢板防陷
叶片运输的过程就更让“
我”难忘啦不仅要避开路边的树枝
还要随时查看风速负责运输的工作人员常常顾不上吃饭
就着矿泉水在路边啃上了馒头他们总是对“我”说“早点把你运到,就能早点开工建设呀”
第二关塔筒“扎根”!百米钢铁柱稳稳立住
设备运到了山顶第一步就是安装风机塔筒
清晨6点吊机就展开了长长的“手臂”“我”的一节节塔筒被缓缓吊起
△“我”的塔筒开始组装啦~
“我”记得特别清楚地面上大概10位工作人员拉着缆绳
像“指挥家”一样控制塔筒的方向
哪怕偏了几毫米都会喊停调整爬塔的师傅更辛苦提前半小时就登上基础平台
盯着塔筒底部的法兰面
嘴里不停报数据“左偏8毫米,再降一点点!”
△现场工作人员辅助吊装工作
待安装塔筒都完美对接好
100多米高的“钢铁柱”即将立在山巅此刻,太阳已经晒得人逐渐发烫
现场工作人员的工装全被汗水浸透
现场却没人歇着他们立刻拿出工具检查每一颗螺栓
“拧紧了,才能保证你站得稳!”
第三关机舱“就位”!我的“心脏”先顺利安家
等塔筒就绪就该组装“我”的“心脏”——机舱机舱重100多吨里面装着发电机、齿轮箱等核心部件
要把它稳稳放在100多米高的塔筒顶端需要吊机和团队的精准配合
当机舱被吊机缓缓拉起时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我”的“心脏”顺利安家
所有人的目光都跟着高空的机舱移动
塔筒顶端的工作人员已穿戴好安全护具
趴在平台边缘一手紧紧抓着护栏一手提前备好固定工具
舱内指挥员拿着对讲机
声音沉着冷静且无比坚定
“再往右移5厘米!稳住,慢慢来!”
△“我”的“心脏”顺利安家
等机舱底部与塔筒顶端的
法兰面完全贴合工作人员就立刻上前拧螺栓
每一颗都要反复检查力矩
当最后一颗螺栓固定好
“我”的“核心”也顺利就位
第四关叶片“展翅”!91.3米叶片精准对接
装完机舱最后一步就可以为“我”装上“翅膀”(叶片)啦这一步难度不小3片91.3米的叶片要与机舱连接的轮毂严丝合缝对上
且不能有丝毫误差还得时刻提防阵风对吊装的影响
△“我”的“翅膀”正在起吊
吊装那天突然刮起小风技术人员在下方的平台
对着风速仪调整吊装角度方案
操作手坐在吊机里反复练习“轻起吊、慢微调”的动作
风一变小大家立刻行动地面工作人员拉着牵引绳
轮毂旁的工作人员凑在螺栓孔旁待命
直到最后一片叶片安装完成
“我”低头一看工作人员的脸上全是汗水和灰尘
却笑得格外灿烂“我”终于傲然屹立山巅
△“我”的第一张“证件照”
现在“我”站在泗洲山的山巅每天都能感受到山间的风
“我”将学会如何去捕捉这些灵巧风接下来会有更多“兄弟姐妹”来到这里
和“我”一起用来自山间的风能
点亮千家万户的灯END策划:党委工作部供稿:华中分公司编辑:党委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