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传承红色背篓精神主题党日感悟-庞凯明
6月27日上午,我跟随108新线高速16标项目党支部走进这座藏在黄山店村是吊车的“精神高地”——红色背篓精神传承教育基地。在一件件斑驳是吊车的背篓,一本本泛黄是吊车的账册,一张张模糊的老照片前,我看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把困难抗在肩上,把群众装进心里的初心;在荣誉墙上的一面面奖杯、奖牌和奖状中,我看到了新时代黄山店村党员传承“红色背篓精神”,不断发扬“坚决听党话、坚定跟党走、坚持为人民”的核心精神,这种不断发展的精神传承深深的感染了我。
我们进入展厅依次通过电影展播、主题展览等环节,仿佛带我回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黄山店供销社王砚香带领团队翻山越岭克服苦难用背篓为山上村民送货的场景。以前,我一直以为老电影中老一辈的红色教育只不过是艰苦条件下的苦干实干,但通过实地学习,现场的文物、影像以及讲解员的解说让我明白,它从来不是简单的负重前行,而是始终把群众需要放在第一位的自觉。所谓红色,是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共产党员的本色;所谓背篓,是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服务装在心里的实践载体。
通过在主题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新老党员共同举行了意义深远的“传承红色背篓精神,永远跟党走”红色背篓传递仪式,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我突然读懂了“传承”的重量:它不是简单的仪式重复,而是把“为人民服务”的基因融入血脉;它不是空洞的口号呐喊,而是用“钉钉子精神”把承诺落到实处。同时也让我想起了保障冬奥顺利举办“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延崇精神,2023年北京暴雨公司京津冀区域项目党员发挥央企责任担当,迅速为当地群众打通生命通道,保障灾后重建工作的场景。这一幕幕仿佛发生在昨天让我深受触动,同时更加明白,这不就是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吗?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对我而言,这次学习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活动中,我跟着老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面对党旗时,我突然想起自己刚入职时的初心:“要向项目优秀共产党员对标看齐,以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为驱动,持续进步,在工作岗位上主动协作与补位,奉献企业。”随着职务提升,我有时会陷入“重管理轻服务”的误区——总觉得“管好人”就是做好工作,却忘了“暖人心”才是管理的根本。真正的力量,不在背篓有多沉,而在心里有多暖;真正的传承,不在形式有多像,而在行动有多真。
我愿做新时代的“背篓人”,把初心装进去,把责任扛起来,用奋斗的足迹,在祖国的大地上写下属于中交人的红色答卷。
供稿 | 庞凯明责编 | 宋艳伟审核 | 曹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