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公局铁路建设有限公司6月29日,公司承建的广州地铁12号线项目首通段顺利开通初期运营。
广州地铁12号线为“X”形对角线中西北-东南的结构骨干线,串联棠溪交通枢纽,承担白云、越秀、海珠、黄埔、番禺五大区域间的交通联系,线路全长37.6公里,设站25座,其中换乘站17座。线路与十余条地铁线交汇,对于提高轨道交通线网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开通初期运营的是东西段(二沙岛~大学城南、浔峰岗~广州体育馆)共17座车站(赤岗站此次不开通)以及东西段轨行区、大学城南停车场和槎头车辆段。
公司承建了广州地铁12号线二沙岛站、赤岗塔站(原岭南广场站,以下均使用工程名岭南广场站)、东湖站~二沙岛站~岭南广场站区间(包含2站2区间)土建、机电、车站装饰装修以及大学城北站和赤岗站的机电、车站装饰装修等施工任务。
01匠心筑梦 打造魅力“羊城”
项目自进场以来,严格执行中交集团环保管理“五个到位”工作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聚焦“绿色、节能、环保”标准,追求节水、节地、节材、节
能、人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五节一环保”目标,始终秉持将广州地铁项目打造成
“二公局轨道交通品牌项目,实现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总体定位。
项目团队在稳步推进工程节点,从基坑开挖到盾构贯通,从车站封顶到“三权”移交,始终不忘传递民生温度。通过协助管道清淤、保障跨年夜社区稳定、共建特色党群服务阵地、改善公园排水系统、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等一系列举措,项目团队展现了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高效的协作精神,赢得了各方的高度赞誉。项目团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收到了来自广州市海珠区住房和建设局、广州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越秀区白云街道办事处、广州市海珠区公园管理中心等单位的感谢信。
02“绿色乐章” 建设“最美工地”
项目二沙岛站地处广州发展公园,在绿色环保方面要求极高。项目在二沙岛站首创声屏障+绿植围蔽的“生态墙”代替全封闭大棚,不仅防尘降噪、环保美观,还实现了提升施工功效、缩短工期、减少施工成本、降低安全风险等多项目标,并在全线推广,在广州市核心区打造出“最美工地”的靓丽名片。二沙岛站还创新设计钢结构悬空办公区,最大限度减少绿地占用,打造绿地上的“公园式”办公区,施工过程中项目还选用路基箱代替混凝土便道,在基坑上方设置了移动大棚,布设喷淋系统,实现环保管理。
超深超宽 科技创造价值
岭南广场站位于广州塔——小蛮腰南侧,是全线及二公局建设的规模最大车站,为双岛四线四层站,全长276.2米,宽47.1米,深33.4米,相当于在地下建了11层楼。广州地质条件复杂,岭南广场站基坑4米~14米即进入微风化岩层,在微风化岩层中施工围护结构工效低、工期长、成本高。面对这一难题,项目会同业主、设计经过多次研究,并组织专家咨询,最终围护结构创新采用“无岩肩吊脚墙”方案,缩短地连墙深度约12米,有效提高地连墙施工工效。同时,优化地连墙接头工艺,采用套铣接头,降低接头处理的噪音,减少施工对周边市民的影响,既降低成本又节约工期13个月。
因地处广州塔下,车站施工需占用艺洲路、艺苑路及广州塔路,对广州塔周边环境及交通组织影响较大。项目提前与周边地块产权单位及交警部门沟通,在各权属单位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交通疏解由4期优化调整为2期,艺洲路无需反复导改,最大程度减少车站施工对周边环境、交通组织的影响。并顺利完成7类99条管线迁改,13种294棵树木迁移,涉及11家产权单位,实现一次性迁出基坑范围。还在交通疏解道路两侧设置绿植围蔽,整体提升车站周边的景观,提前8个月还路于市民,取得了周边市民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攻坚克难 “过”江“穿”线
项目东湖至二沙岛区间(下称“东二区间”)、二沙岛至岭南广场区间(下称“二岭区间”)4台盾构机均在二沙岛站始发,盾构始发段为富水砂层,穿越段主要为富水砂岩,容易出现刀盘结泥饼、管片上浮及螺旋机喷涌等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盾构机还需下穿既有运营地铁三号线、上跨既有运营地铁六号线及在建地铁十号线区间隧道,4次下穿珠江,4次下穿桥梁桩基,多次下穿或侧穿重要建筑物。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地面环境,给项目施工组织和安全管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富水砂层盾构始发难题,项目经过多次研究,决定采用钢套筒始发工艺,为盾构机始发创造穿越土层时的压力环境,确保盾构机在始发阶段就可以完全以正常掘进的参数进行掘进,防止破除洞门时出现涌水、涌砂情况的发生,确保“进洞”阶段的掘进安全。为解决下穿珠江过程中富水砂岩盾构掘进的难题,项目采用高性能泡沫,改善渣土性能,预防刀盘结泥饼现象,减少刀具的磨损。掘进过程中,项目严格控制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的质量,及时开孔检查注浆效果,确保管片背后填充密实,有效阻断地下水通道,防止螺旋机喷涌。同时,对管片姿态进行测量及复核,及时了解每日管片上浮量,动态调整注浆量及掘进参数,为盾构机的安全施工提供了充足保障。
为确保盾构下穿既有运营地铁三号线时安全可控,施工前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既有线隧道进行全断面扫描,全面掌握既有线隧道的现状,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及行业专家开展安全评估,为设计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施工过程中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及反馈监测数据,为顺利穿越提供技术保障。
智能建造 打造文化内涵
广州地铁十二号线车站分为标准站和特色站。标准站的天花综合管线经过科学规划,采用集中布置于车站中部及靠墙两侧的方式,实现管线隐形化、运维轻量化,塑造“会呼吸的地下廊道”,打造出极简的车站空间,既提升了视觉美感,又为后期运维提供了便利。特色站设计充分结合广州城市特点,既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底蕴,又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
岭南广场站位于广州新中轴线南段“三馆一场”中心点,广州市岭南公园正下方,其地理位置具有“广州之心”的象征意义。车站设计为科技船与科技帆围合,体现广州在大湾区经济与发展的领航作用;LED定海柱高耸入云,象征广州的崛起与繁荣,辉映出无限可能。
整体设计造型复杂,双曲面铝板装饰面积达数千平方米,材料加工精度要求高。为确保施工效率和质量,项目通过BIM技术对装饰面层进行三维排版优化,实现“零误差”预拼装。同时,还对接多家厂家资源,采取“多厂同步排产、驻场监造”模式,严控加工质量。在公共区装修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全程轮班值守,保证双曲面铝板安装一次成优,展现出流畅的视觉效果。针对站内14米高大空间消防设备调试难题,项目应用“双鉴式探测器+消防水炮”智能消防系统,通过红外与图像复合探测技术,实现精准火源定位与快速响应。此外,通过预制化施工技术,模块化安装消防泵房等关键区域设备,现场作业量减少40%,大幅提升施工效率。
二沙岛站周边汇聚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广东华侨博物馆等文化地标,作为国内最大的纯自然声演奏厅,星海音乐厅更赋予该区域独特的艺术气质。车站设计以“钧天广乐”为理念,巧妙运用白色管线抽象演绎五线谱的韵律,配合艺术造型墙面及圆形声学反射板等设计元素,利用声学反射装置复刻音乐厅空间声场,全方位营造音乐艺术氛围。车站通过不规则造型墙面的精心布局与灯光设计的艺术渲染,在车站内部完美复现了音乐厅特有的空间质感与声学效果。
党建共建 履行社会责任
项目自开工以来,始终秉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坚持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广州地铁“建设为人民”的核心理念,打好属地群众基础,与各方紧密合作,着力构建深度融合、协同发力的企地共建新格局。项目团队结合生产经营实际,以积极担当、协作共进的姿态,主动联系业主、相关权属单位以及工点周边群众,大力开展党建联建学习、环境保护共维、慰问困难群众、爱心志愿助考等各类共建活动。自2019年开工至今连续六次获广州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共建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全线唯一连续六年获此殊荣的参建单位。项目六年累计开展各类共建活动70余次,在企地共建中进一步实现交流互鉴、优势互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从蓝图到通途,我们有话说
王佳: 2018年8月,我怀揣着企业使命,扎根项目建设一线。这是中交集团在广州的第一条地铁线路,意义非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无数个日夜,在合同条款与成本数据间精雕细琢,用专业与严谨守护项目每一份投入。今天,看着列车启程,作为建设者,我无比自豪。作为中交人,我将继续奔赴下一场山海!为城市交通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邹丰阳:作为项目参建一员,见证今日通车倍感自豪。初到广州时,二沙岛站、岭南广场站建设地址都还是公园,项目部在这里进行基坑开挖、结构施工、机电装修
……每一个节点、每一次突破都振奋人心。现在,二沙岛站五线谱的灵动韵律在站内回响,岭南广场站在船状造型(包柱)的领航下顺利始航,站在岭南广场站LED定海柱下方,望着兴奋打卡的乘客们,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孙科科:在地铁轰鸣声中,我们听见了城市发展的强音。新线路的开通,不仅缩短了距离,更拉近了心与心的联系。愿它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载着幸福与希望前行。祝贺广州地铁12号线地铁新线顺利通车
! 陈敏:今天,12号线钢铁长龙贯穿城脉,这条凝聚着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城市新通道,终于以其磅礴之力汇入广州奔涌不息的发展洪流。
艺术之岛首通地铁,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等文化殿堂近在咫尺。
现在,市民仅需搭乘地铁,即可轻松抵达这片艺术高地,参与音乐会、观赏展览,城市文化生活触手可及
,作为这一城市动脉的建设者之一,胸中激荡着难以言表的自豪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