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海上风电规划|海上风电:警惕无序发展导致弃风弃电

2021-10-17 17:51:07浏览:412 来源:中国吊装网   
核心摘要:然而,我国海上风电起步较晚,基本都位于滩涂、浅水区域,存在各自为政、无序发展的现象。“目前,对于海上风电的开发缺乏宏观的统筹与整体规划,海上风电开发大部分都由地方政府或者单一企业主导,与其他行业和部门之间缺乏协同,这样的局面未来有可能会导致弃风弃电等现象的出现。”而且,刘吉臻认为,海上风电对电网格局和电力流的影响也缺乏系统研究。

“发展海上风电将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但我国海上风电起步较晚,基本位于滩涂和浅水区,存在自主开发、自主开发的现象。”无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继珍在国家海上风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承办的国际海上风电高水平技术论坛上表示中国海庄.

2018年,我国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445万千瓦,在建647万千瓦,成为仅次于英国和德国的全球第三大海上风电国家。预计到2035年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到2050年将达到2亿千瓦。

不过,专家表示二手吊车,我国海上风电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海上风电规划

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

海上风电在全球风电领域的比重日益增加。“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的《2050年全球能源转型路线图》预测,2050年全球35%的发电量将来自风能,而2018年仅有5%的发电量来自风能。 ”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燕表示,预计到2050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0亿千瓦左右,其中海上风电约10亿千瓦。 .

专家表示,中国海上风电正在成为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的新动力海上风电规划,海上风电对中国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将越来越显着。我国海上风电储量大,水深5-50米、高度70米的海上风电可开发资源约5亿千瓦(水电约6.6亿千瓦)。与陆地相比,海上风速高15%-40%,年运行小时4000多小时,可多发电50%-70%。

海上风电规划

据刘继珍分析,中国中东部陆上分布式发电的发展潜力仅为1. 7亿千瓦。另一方面,海上风电资源丰富,潜力巨大,靠近东部负荷中心,便于就地消纳。发展海上风电将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

多种问题影响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虽然在发展海上风电方面优势明显,但仍面临多重挑战。

海上风电规划

“东部地区陆上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有限,要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本地化开发和就地消纳,必须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特别是资源储量较好的海上风电。风电还存在认识不够的问题。” 刘继珍说道。

海上风电涉及行业众多,缺乏国家层面的宏观统筹和统筹规划。“目前,海上风电发展缺乏统筹规划、统筹规划,大部分海上风电开发由地方政府或单一企业主导,与其他行业缺乏协调。和部门。这样的情况未来可能会导致弃风、弃电等现象的出现。” 刘继珍很着急。

同时,海上风电接入问题突出,海上电网缺乏顶层设计。“现在海上风电大多分布在近海海上风电规划,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发展到外海,会涉及到海上组网、输电等问题。但是,由于海上风电处于分散、独立发展的状态,没有统一的规划,对未来是健康的。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刘继珍说道。

“目前,海上风电的开发由发电企业自己完成,电网公司没有参与。海上风电接入大电网的位置、容量和性能缺乏统一的规划。” “未来,东部地区的电网可能会对安全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带来严重影响。” 而且二手吊车,刘继珍认为,海上风电对电网格局和潮流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刘继珍表示:“此外,海上风电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装备研发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不足。由于海上风电对可靠性和智能化的要求很高,目前的设备主要依赖于同时,我国在用于海上风电的大容量风力发电机组、直流换流平台、海上建设和运输方面的技术研究较少,与国外技术差距较大。”

多位专家也表示,目前还缺乏对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经济学和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评价的深入研究。一般的投资回报率只涉及发电和输电成本的考虑,缺乏从产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对海上风电的认识。风电技术经济综合评价[J].

秦海燕表示,未来中国海上风电仍将面临降价带来的投资收益挑战,以及整个行业尚未形成成熟的规模经济产业链的挑战。

“建议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共同努力,实现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全产业要实现海上风电价值链中,风电机组、输电、支撑结构、建设、运维等环节同样重要,需要全面均衡发展;同时,海上风电产业也应加强有效的国际合作,尽快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发展能力。” 秦海燕说。(马爱萍)

报告/反馈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中铁五局贵州公司资讯】【渝昆先锋】“地下火龙”中的坚守与突破

上一篇:

海上风电成本|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居世界首位,能带来什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