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全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启动。在首笔“绿色电力”交易中,共有17个省份参与交易吊车公司,交易电量79.35亿千瓦时,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无一缺席。
风力发电是此次绿色电力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9月,国家能源局在滨海、射阳、东台和江苏大丰确定了我国首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总规模100万千瓦。从此,江苏正式启动“海上三峡”建设。
在我国海上风电发展中,江苏累计装机容量约占全国的70%。2020年,江苏海洋产值将达到7828亿元,占全区GDP的7.6%。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江苏建设“海上三峡”的目标虽然还很遥远,但并未停止。当江苏等沿海地区建成“海上三峡”后,长三角地区或许可以就近、定期购买和使用“绿色电力”。
江苏沿海是一块宝地
多年来,我国风电发展的主战场一直在东北、西北、华北等“三北”地区。大部分用电量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都需要建设大量的电网。海上风电可以实现“就地消纳”,即直接开发当地海上风能就地使用。
当年首批4个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全部落户盐城,成为盐城海上风电发展的缩影,也是江苏和长三角海上风电发展的缩影和重要阵地。盐城市大丰区在海上风电领域率先行动。2009年,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登陆大丰。当地干部说:“有了金风科技东台上海电气招聘信息,就会建立一个专业园区。” 随后,中车电气、上海双菱、中天海缆等配套企业纷纷落地。去年,大丰的新能源及装备制造销售额占盐城的近一半。
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海峰回忆,在金风科技有海上风电订单之前,当地政府在大丰港建设了一个大型组件码头,以满足金风科技等公司未来的发展;2014年前后,为满足大丰风电产业园到港口的风电机组和叶片运输条件,当地政府将把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八车道。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射阳。2017年,射阳县筹建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时,远景科技集团成立的射阳远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入驻的新能源企业,并参与规划了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在远景去射阳之前,射阳没有1度电的海上风电。” 远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回忆,远景来到射阳,振兴当地经济,带动叶片厂等风电企业快速集聚,其中西门子、榆树、华能表示,“就连餐饮业也比以前繁荣了,附近的店铺多,出租车也多。”
南通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如东海上资源好,发电利用率高,风电适用性好,需要吸引龙头企业入驻。” 上海电气风电如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玉康表示东台上海电气招聘信息,产能主要供应江浙沪等地。
如今,盐城已成为长三角第一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去年,盐城新能源“绿色电力”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7%以上。
水草丰富的生态圈
“全省都是沿海地区,沿海地区要出海。” 这是江苏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理念。全球风能理事会和中国风能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上海电气、远景科技和金风科技的市场份额接近75%。前两个总部在上海,三个都在长三角。布局,这无疑是市场的选择。
2015年前后,金风科技在无锡建立了研发基地,完成了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等工作,充分利用长三角的人才集聚效应,与大丰基地的制造优势互补。
同样在无锡吊车,2007年,张磊带领10名海归团队成立远景科技,并在江阴建立远景智能风扇制造中心。在创始团队看来,江阴着眼于内生经济,是一个“水草繁茂的生态圈”。
长三角一体化不是“水草茂盛的生态圈”。在蒋玉康看来,南通与上海有着天然的联系。如东正在充分利用上海的科技优势和南通的生产优势。目前,风机样机在上海研制,在如东量产。员工也曾在上海学习长达8年。几个月。张洪亮2013年来到中天科技海底电缆有限公司,现任公司总工程师。他介绍,早在2011年,公司就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2016年,公司还与浙江大学成立合资公司,合作研发水下观测产品。
如今,长三角配套产业不断完善。在这里不仅可以获得风力发电机、叶片、海底电缆,还可以获得玻璃纤维和树脂。位于江苏盐城的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董事长顾苏平介绍,公司海上风电项目主要由上海电气和远景能源提供动力。电缆由宁波东方电缆生产,公司均为长三角龙头企业。这样的产业链支撑和集聚,降低了系统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了工程效率。
地方政府也在努力帮助发展海上风电。江苏明确表示,南通将加强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南通启东、如东海上风电场建设,打造国家级综合能源产业基地。
如何达到新的平衡
2021年底前,国家对未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不再给予补贴。过去,风电开发公司的收入来自两部分:一是并网后电网支付的钱;二是国家补贴,其中电费补贴0.4元/千瓦时。十年来,我国主流海上风电机型从1.5MW增加到5MW,海上风电每千瓦成本从2.67万下降到1. 57,000。.
但平价仍然存在实际困难。海上风电作为“料、重、轻”的产物,成本难以降低。有专家建议,应考虑地方补贴政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压力虽然不小,但也是一种力量。
海上风电行业有一个共识:平价后,大型风电机组将成为必然,神源海将建设新的风电场。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远洋输变电问题,其实他们也在克服行业发展的“政策依赖”。张洪亮与传输海缆解释说,当一条海缆难以满足传输要求时,过去并没有优先“拓宽”海缆,而是多铺设几个通道,因为产品成熟稳定性高,关键是尽快并网。,政府补贴提供利润空间。根据要求,两条海缆需要相隔10-15米,多敷几根海缆无疑会占用更多的海缆资源。如今,如东柔性直流项目仅使用2条直流海底电缆,可替代7条交流海底电缆。虽然一次性投资增加了,但传输容量比普通海缆高出数倍,降低了传输成本。
面对平价时代,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压力巨大,原有的市场平衡将被打破。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在当地形成了海上风电制造全产业链,将通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模式创新等方式,“打造”一条与产业链企业平起平坐的道路。 . 远景能源也在射阳成立科创联盟,推进大型兆瓦机组、叶片循环等前沿技术示范,帮助配套企业提升技术、质量控制等。 ,实现产业链的共同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要寻求新的平衡,从长远来看,创新是唯一的出路。为此,政府应重点支持创新,对技术创新给予政策支持,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补贴。一些企业领导建议,可以在公共创新平台的建设上下大力气。(记者任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