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阳江青州3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在40多米水深海域设置风力发电机组。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应用于深海海上风电开发的全球首台抗台风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阳江下线,并进行了全国首台漂浮式海上发电应用研究在阳江海域即将开展,标志着阳江风电设备制造和风电开发正在率先探索深海。
与此同时,在阳江沙帕地区,中国首个海上深水海上风电项目——华电阳江青州3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正在吊装风机。这是中国第一个建在水深35-50米深水区的海上风电场。阳江海上风电开发率先实现了从近海浅水区向近海深水区的突破。
具有更大风能资源的深水公海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方向,但更复杂的海况也对风电技术、设备质量、建设和运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阳江将风电产业作为开发海洋、打造沿海经济带产业支点的重要抓手。不断突破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前沿技术、海上建设等难点,向深水远海阔步迈进,服务全省乃至全国。海上风电发展向“深蓝”迈进,克服困难,积累经验。
深水海上风电场年发电量预计15亿千瓦时
在阳江沙帕近海深水区,华电阳江青州3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正在紧张建设中。该项目自去年底开工以来,已吊装2台风电机组,完成风电机组基础设施建设14台全球海上风电,预计年底建成投产。届时,该深水区将架设67台大型海上风电机组,预计年发电量15亿千瓦时。以阳江去年全社会用电量145.2亿千瓦时计算,阳江青州三风电场投产后将支持全市37天用电量。
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开发主要集中在浅海海域,水深一般在35米以内。阳江海域是我省海上风电开发的重点区域。目前,累计批准近海浅水风电项目300万千瓦、近海深水风电项目700万千瓦,累计1000万千瓦。
深水区风能资源较好,是下一步海上风电开发的主战场。以阳江海域为例,深水区风能资源比浅水区好6%。作为全国首个开工建设的深水项目,华电青洲三期项目迈出了深水区海上风能开发的关键一步。
但由于海况复杂,深水区风电开发难度较大。“阳江青州三期风电场离岸55~62公里,水深几乎是浅水区的两倍全球海上风电二手吊车,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广东华电阜新阳江海上风电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季云松表示:“华电阳江青州三期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深水海洋工程,与浅水工程相比,基桩的基础深水区风机被驱入更深的海床,风机基础导管架也更高更重,水下打桩面临更复杂的环境,海上风机的吊装受涌浪和海风的影响更大。
漂浮式风力发电机下线,率先研究深海海上发电
阳江风电公司在率先开发近海深水区风电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了风能资源更大、海域更广阔的广阔海域。
5月底,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可承受17级台风的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明阳智慧阳江基地组装完成。此前,阳江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生产固定式海上风电机组设备。这台抗台风级海上浮式风力发电机的滚降,对于国内风电向深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海比近海深水区更深吊车公司,施工难度更大。海上使用的固定式风机基础难以应用。漂浮式风力发电机是发展深海风电的更可靠的技术路线。
为此,三峡集团与明阳集团通过联合自主研发,在阳江南海环境风电装备基地研制生产了5兆瓦抗台风级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浮动式风力发电机的基础需要承受海风浪和洋流的巨大冲击,最多可承受17级台风,可有效适应深海环境,提高深海风电开发的经济性。 ” 三峡浮沙海上风电项目工程师林成迪说。
该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将率先应用于三峡集团阳江涮浮式海上风电试验样机项目。该项目在国内领先的深海海上风电开发背景下,开展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为下一步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在海上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内深海。目前,样机项目基础平台已经启动,风机即将吊装。
南方日报记者 张军 杨世华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