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风电技术服务|年产值500亿元,重庆打造完整风电产业链

2021-10-04 08:57:52浏览:492 来源:中国吊装网   
核心摘要:10余年来,在后者带动下,重庆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风电产业链,年产值500亿元,为重庆装备制造业的一大支柱板块。它是风电机组整机生产企业,位居重庆风电产业链中游,带动了全市80余家配套企业。事实上,依靠研发、生产和运维全流程智能化,这家致力于风电装备研制及系统总成、风电场工程技术服务的风电总装企业,已经在重庆带动形成一条年产值达500亿元的风电产业链。

2020年,中国海庄的营业收入和新签合同额度均将超过100亿元。未来,更多的“重庆造”风电机组将组装到国内外更多地区。

在位于两江新区李家的中国海庄风电数据中心,工程师可以对国内数十个风电场的数千台发电机组进行实时监控。

风电行业

现状

2004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在重庆布局风电产业,后成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海庄风电有限公司。在后者的带动下,10多年来,重庆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风电产业链,年产值达500亿元,是重庆装备制造业的一大支柱。

不足的

与周边省市相比,重庆当地的风能市场还不够发达;风电企业只有一家,整体产业规模不够大;配套企业数量仍然不足,创新能力不足。

大风车有“大智慧”

中船重工(重庆)海庄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风电技术服务

2004年1月,重庆海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重庆成立,后更名为中船(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重庆风电产业链中游,带动全市80多家配套企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海庄已成为风电行业覆盖“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的高新技术企业。

高高的山丘上,巨大的风车在旋转。

这样的庞然大物一旦“生病”,想要修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装)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任何风机都会出现故障,监控系统在重庆总部会自动报警。故障信息和运行数据将一目了然地显示在指挥大厅的屏幕上。通过“远程会诊”,工程师可以立即向现场人员下达专业的处理方案。

远程运维,千里“悬线”,中国海庄依托大数据智能化。事实上,依托研发、生产、运维全流程智能化,这家致力于风电设备开发与系统组装、风电场工程技术服务的风电组装企业,已经形成了每年重庆产值500亿元。风电产业链。

风电场在哪里建,几十秒就知道了

哪里建风电场,需要背着重型设备到山顶旁边一一测量吗?

根本不需要。3月9日,在两江新区中国海庄力嘎大数据中心,记者看到,10多平方米的繁华LED显示屏清晰地显示着全国可用风能分布图。

“只要在地图上选择一个区域,背景就会自动叠加相应区域内风力发电机距地面的坡度、高度等信息,然后准确计算出哪些区域适合建设风电场以及安装了多少动力装置。” 数据管理中心数字模型研究所所长中国海庄大陶建全说。

据他介绍,以往风电场选址时,往往需要手动安装风速计来测量当地风速。在一些条件艰苦的地方,安装一个风速计只需要半年时间。中海装备重庆总部通过上述智能化手段,收集全国各地的风资源、气象、地理、地形分布数据,利用特定的数学模型对各地风资源进行分析,依托宏观大数据的选择。只需几十秒即可完成。

除了选址外,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段远程监控风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过去吊车出租,我们要向国内数百个风电场派遣运维团队,每个风电场至少需要3-5名工程师值班。” 陶建全表示,这种风机现场故障排除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专家开发技术。交流也极其不方便。

风电技术服务

LiGa大数据中心投产后,专家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各风电场实时运行状态。

此外,利用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对风机进行“体检”,准确检测风机的疲劳状态和磨损程度,从而计算出各部件的使用寿命——基于年发电量5万千瓦时 以风电场为例。如今,现场只需要一两名工作人员,机组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增加了近 20%。

让“力量工作”由机器人完成

在风电机组装备制造阶段,中国海装也通过了产线智能化改造,将“实力工作”交给了机器人。

走进中国海庄总装车间,多台智能机器人挥舞着“手臂”,为正在生产的巨型风电机组偏航轴承拧紧螺栓,动作灵活熟练。

拧紧螺栓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考验技巧——风力发电机是大型机械设备。每个螺栓长40厘米,重量超过10公斤。拧紧它们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风力发电机对精度有特殊要求。高,各个方向的螺栓必须以一致的步骤和均匀的强度拧紧,否则会导致设备过早磨损和“疲劳”。

“组装每个风力发电机组至少需要拧紧 100 个螺栓。过去,拧紧这些大螺栓,需要多名熟练工人同时使用液压扳手进行操作风电技术服务,耗时两个多小时。” 中国海庄重庆总装厂厂长蔡福勇说。

现在,这项工作交给了一个名为“偏航轴承螺栓拧紧智能系统”的机器人。同样的任务在40分钟内完成,完成的质量更高——通过自动激光识别和智能系统校准。每个螺栓的位置,何时施力,强度如何,都由系统智能判断,由机械臂操作。同时二手吊车,对每个螺栓拧紧的过程进行记录追溯,形成大数据,为后续生产提供参考。

类似的“智能制造”在中国海庄生产车间随处可见。例如,蔡福勇表示,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中,他们还将在风电机组变桨系统、偏航系统等其他装配环节采用智能化生产,既充分保证了产品质量,又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生产成本。

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全产业链协同

一套风力发电机,300多个主要部件。仅在重庆,中国海庄就有80多家供应商。通过智能大数据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风电技术服务,仅仅依靠中国海装这样的装备组装企业是远远不够的。

风电技术服务

中国海工装备供应链管理中心总经理杨永华介绍,整套风电机组产品主要包括电控系统、传动部件和发电系统等关键部件。每个组成部分都涉及研发、制造和运维。

“构建更高层次的产业链支撑体系,必须进行全产业链协同,概括起来就是‘劳动分工、目标导向’。” 杨永华说,几年前,中国海庄开始实施产业链协同。主要做法是:建立大数据智能平台,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在平台上进行相应的研发,凝聚产业链各方力量,共同寻找技术突破。

其中,在产品设计协同创新方面,中国海庄不定期邀请产业链上游配套企业研发人员入驻公司,共同开展项目研发对接,参与制定中国海庄科研计划,从而实现扁平化的研发前端信息传输。.

在制造协同方面,中国海庄还与产业链上游企业建立了信息互联,让协同单位全方位参与到公司的生产计划系统中。通过及时了解前者的市场订单、生产计划等信息,他们可以做到第一时间。良好的产品配套生产信息反馈,最终满足顺利交货的要求。

在服务协同方面,中国海装与产业链下游企业联合成立项目相关团队,对风机使用导致的故障进行专项研究。同时,还对双方的研发人员进行了专项培训,形成了技能互补的协同效应。服务团队。

在“蜗牛壳”中做好工作

重庆科凯千威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8年,是中国海装核心供应商,主要提供风机主控系统、逆变器等配套产品。

在狭窄的机舱内,需要多安装几块电池,以提高乘员的续航能力。但机舱内,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是“一萝卜一坑”,根本没有多余的空间。如果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订单可能会被取消。我能做什么?

去年10月,重庆科凯前卫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凯前卫)的一批研发人员就为这样的问题着急了!

作为风电产业链上游配套企业,科凯前威主要为风电企业提供电气控制一体化解决方案及配套产品。其核心产品包括风机主控系统、逆变器和变桨系统。其下游客户为中海装。

风电技术服务

当时,中国海庄接到了生产海上风力发电机的订单。据客户介绍,由于海上风电场的运行环境、气候因素等,需要将该风机的运行寿命从预定的2小时提高到72小时。

“增加风力发电机电池寿命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增加电池数量。但是,由于风力发电机舱内部空间有限,增加电池数量就像'在一个道场中做一个道场一样困难。蜗牛壳。’”可凯前卫研发工程师徐健说。

怎么做这个工作?按照一般流程,科凯先锋需要成立专门小组对“蜗牛壳”中的各个空间尺度进行重新测量,并将图纸提交给中国海庄进行设备布局设计。后者将在初稿后设计。交给前者进行施工工艺设计……这样的几次迭代,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时间根本不能等。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徐健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来到China Seawear生产现场,与其他团队进行交流和讨论。经过双方多轮“头脑风暴”,两家公司最终决定在风电机舱外增加一个悬挂式独立机柜,放置新增的电池方案,并对安装接口、电气接口等设备部件进行处理。,一举攻克问题。

“可以说,正是因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了就近配套,才能推动‘重庆制造’风机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徐健表示,得益于双方研发人员的“零距离”协同创新,减少了研发“卡住”环节,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意见碰撞来解决。现在,从中国海工装备产品的研发开始,科凯前卫设计师将参与产品“联合研发-领先设计-集成创新”。

“小企业”也上当了

中国大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与2006年3月成立的大唐国际发电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合着,目前公司主要从事电能的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是一家重庆风电产业链下游企业。

风车的叶片越长,发电量越大?

答案是肯定的。叶片越长,并不代表风力发电机转速越快,而是扫掠面积越大。在相同风速下,提高风能利用效率,减少设备闲置时间,发电量自然增加。

2019年6月,大唐重庆分公司向中国海庄发出邀请,希望对方加长公司武隆某风电场的叶片。

风电技术服务

要知道,风车的巨大叶片里面有进口木材制成的龙骨,外面包裹着定制的树脂材料。要加长,既要“伤筋骨”,还要调整相应的运行指标,这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安装调试。

不过,中国海庄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个要求。经过半年的研发,在加长风机叶片的同时,还进行了多次风机承载模拟试验,最终完成了项目研发。加长叶片投入使用后,武隆风电场年发电量增长9%。

与整机生产、安装、运行业务相比,加长叶片的临时性、随机性业务无疑更“麻烦”。有些设备还得专门定制,工业化生产的规模效应完全无从谈起。

中国海庄为何愿意“修”大唐重庆分公司的设备?究其原因,这两家公司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生意,而是共存、相互促进。

“没有大唐,中国海庄不可能在短短十多年间进入中国风电设备第一梯队;没有中国海庄,大唐重庆分公司也不可能这么快部署如此大的风电装机容量”大唐重庆分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李芳说。

“像胶似漆”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时间要回到2008年,当时已经布局火电和水电的大唐重庆分公司开始进入当地风电市场。就近采购设备,就近实施运维,是其参与这个新风电项目的务实考虑。

对于刚刚开始风电设备生产业务的中国海庄来说,将设备放入当地风电场,不仅方便上门运维,还可以根据使用效果逐步调整产品性能,监控其运行指标用于后续技术改进。提供支持。

发展同步,需求互补,双方一拍即合。2009年,上述五龙风电场如期开工建设。这是大唐重庆分公司在重庆建设的第一个风电场,也是重庆第一个地方风电场。它使用了850兆瓦的风力发电机,这是中国海庄的第一批风力发电机产品。

近10年的合作,大唐重庆分公司已成为中国海庄产业链下游最重要的客户。前者在武隆、丰都等地建设了3个风电场,共计96台风电机组,无一例外。一切都来自于后者的供应。

“可以说,近年来中国海上装备研发团队的壮大和风电技术的成熟,都离不开大唐重庆分公司风电的发展。” 李芳表示,双方密切合作后,由中国海庄负责设备。在后期的运维中,大唐还将向中国海装反馈风机使用过程中的数据和技术更新需求,迫使其进行后续的设备和技术研发。

(记者吴刚夏元,本组图由记者罗斌拍摄)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轴承的规格型号|简述串联推力圆柱滚子轴承的结构、型号及应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