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月前的1月27日上午,舒印彪身穿黑色西装,系浅蓝色领带,准时坐在讲台上,出席公司新年工作会议。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坐在主席台下的人,并不是他熟悉的面孔。
两个月前,他离开了工作了16年的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来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三个单位——中国华能集团(以下简称华能集团) ,并成为了它的新掌舵人。
同日,在华能集团2019年工作会议上,舒印彪为原国内排名第一的发电集团制定了“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新战略,并明确将利用风电和光伏作为未来几年的优势增量动力。主攻方向。为此,他进行了两个半月的研究。
舒印彪,1958年7月出生,河北省涿州市人。1982年参加工作,曾在原国家电力公司工作。2002年底,国家电网成立,舒印彪加入公司,2016年5月出任董事长。 2018年11月,华能集团原董事长曹培熙年事已高,舒印彪调任接管。一上任,他就开始调查新主人。
尽管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定下基调,但华能集团上半年在新能源领域的决策节奏和布局规模,仍超出了行业的预期。
5月19日,华能集团宣布与江苏省政府投资1600亿元,在江苏华能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6月4日,宣布收购协鑫新能源。后者装机容量仅次于国家电投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公司),是全球第二大光伏电站运营商。
舒印彪还提出,2019年华能集团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不低于500万千瓦。在2019年首批可负担上网项目中,华能集团申请风电54.6500万千瓦,光伏项目65万千瓦。
“舒印彪上任后,集团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华能集团的一名员工告诉界面新闻。
在其他发电企业强调要提高新能源装机比例的同时,曹培希领导下的华能集团仍停留在清洁能源的概念上。
曹培西更加重视清洁能源。他认为,要重视煤电在动力源构成中的基础性地位,尤其要重视煤电的清洁利用。因此,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包括核能、清洁煤等低污染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光伏、生物质能等。
“华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布局较早,但舒印彪上任后,集团工作重心转向新能源。”华能集团内部人员表示。
“过去华能还是以煤电为主,今年新能源投资已经超过了整个集团的四分之三。”
以华能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全国最大上市火电公司华能国际(600011)(600011.SH/00902.HK)为例吊车,年报显示,公司2019年资本支出计划总额为354亿元,其中风电投资支出合计240.28亿元,占比67.8%,投资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火电计划投资仅41.7亿元,占比18%,创历史新低。
“很多决定不是因为舒印彪(上任后)而做出的。前期已经足够了。” 北京一家售电公司的营销人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一观点在华能电力的年度投资计划中得到了部分证实。
2017年至2019年,华能国际总投资约828亿元,其中火电占25%,风电占45%。这说明华能集团在新能源尤其是风电领域的布局已经持续多年。
据界面消息吊车出租,在华能国际2015-2018年资本支出计划中,风能太阳能新能源投资59亿元、80.4亿元、116.@分别>5亿元。而98.15亿元,大致呈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2017-2018年实际资本支出执行情况,华能国际风能和太阳能投资分别为94.1亿元和71.54亿元,低于计划要求;火电实际投资高于计划。2018年,公司火电实际投资83.69亿元,比原计划55.070亿元高出约52%。
眼下,华能集团已经来不及转身。多位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其转型速度比其他四大势力要慢,处于较为被动的位置。
2002年底,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原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11家公司。其中,发电业务分为华能集团和中国大唐集团(以下简称大唐集团)5大电力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以下简称华电集团)、中国国电集团(以下简称国电集团)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电力投资)。
2015年6月,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重组华能长兴光伏,成立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2017年11月,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合并组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国家能源集团)。因此,新中国电力集团前五名变更为国能、华能集团、国电投、华电集团和大唐集团。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9.0亿千瓦。据界面消息,5大发电集团的总装机容量为8.45亿千瓦,占全国装机容量的44.47%。
在目前5大发电集团中,华能集团总装机容量、火电装机容量和占比均位居第二;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排名第三,但占比倒数第二。
2016年底,国家能源局下发通知,明确要求2020年国内所有火电企业承担的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占比达到15%以上。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了上述制度征求意见稿第三版,即将实施。
截至去年底,华能集团总装机容量1.77亿千瓦,其中风电、太阳能装机2181万千瓦,占比12.2%;其中水电2607万千瓦,占比14.7%。
“华能集团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在前五强中垫底,调整结构的压力确实很大。” 上述华能员工指出。
“舒总在赛场上的地位,决定了只有他才能带领华能改变发展思路。” 该员工说。船在一场灾难中掉头了。
“舒印彪的任期只有三年,按照国家新能源补贴退坡的时间表,他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很多工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根据中组部、国资委的规定,60岁为中央企业领导的退休年龄,视情况可放宽至63岁。舒印彪现年61岁。
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国网舒印彪在统筹电网接入方面优势明显,接入和消费是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上述华能员工也认为,舒印彪的电网背景对华能集团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新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基地化。基地建设的难点在于解决传输渠道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电网。
除了国家对火电企业供电结构调整的要求,煤电行业的下滑也倒逼华能集团转型。
原五家电力集团成立之初,华能集团配置的电力资产优势最为突出。其总资产、收入、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一直位居五家电力集团之首。在上述北京某售电公司中层领导看来,华能拥有良好的常规能源资产,并在上游拥有煤矿。所以,之前并没有急着转型。
但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甜蜜蜜”的煤电资产,如今成为拖累发电企业转型的沉重包袱。小公司具有转型优势,传统五大发电集团的竞争格局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今年6月底,大唐集团甘肃子公司因无力支付到期款项而申请破产清算。6个月前,集团旗下大唐保定华源热电子公司被纳入减产计划,并结合资产负债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近年来,由于电力供应相对过剩,煤价居高不下,火电企业亏损或利润微薄。据中电联测算,2018年1-8月,火电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1.1%,全国火电行业亏损47. 3%。
2014-2017年,当时全国最大的火电企业华能集团营收在5大发电集团中排名第一,但净利润却从未进入前两位。
2017年是火电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的一年,华能集团成为五大电力集团中唯一亏损的企业。其在《财富》世界 500 强的排名连续两年下降,从 2016 年的第 217 位下降到 2018 年的第 289 位。
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合并为国家能源集团后,华能集团也放弃了五大电力集团的龙头地位。
传统火电业务利润受压,华能集团急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盈利压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国资委对我们保持A级有要求。” 上述华能员工表示,近年来,新能源成为集团盈利的重要贡献点,从领先者转变为领先者。
据界面消息,2014年至2018年,华能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华能新能源(00958.HK)净利润分别为11.2亿和18.@ > 6 亿。元、26.@>6亿元、30.1亿元、30.90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超过35%;华能国际净利润121.8亿元、137.90亿元、88.1亿元、17.4亿元、14.4亿元。
中国从2016年开始实施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煤炭价格从底部回升。华能国际作为全国最大的火电装机上市公司,首当其冲受到负面影响。再加上并购效率低下,其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
上述北京售电公司市场人员向界面新闻指出,“当前电力市场改革进展太快,对于投资者来说华能长兴光伏,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相对来说,新能源项目还是可以保证收益的。”
深圳市宜都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艳华告诉界面新闻,华能集团每千瓦时的煤耗控制得很好,但其燃料主要是外购煤。每千瓦时燃煤成本较高,利润空间越来越窄。
按损益表成本和售电量计算,在控制单位煤耗的前提下,华能国际的燃煤成本(不含税)从2016年的0.18元上升至2018年的0.@ > 25 元。其毛利率也从2016年的峰值31.9%收窄至2018年底的7.9%。
2018年华能动力燃料总成本1062亿元,较2015年增长近80%;公司电热收入1274亿元,较2015年仅增长31.2%,远低于燃料成本的增速。
同时,随着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这意味着更多的火力发电需要面对市场竞争,“更低的价格”可以在网上销售。
相比之下,火电装机容量最小、清洁能源占比最高的国家电投则是另一番景象。
近年来,在传统产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国家电投迅速拉大了与其他发电企业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差距,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开发商。
截至2018年底,集团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达到48.9%,位居五大电力集团之首。连续三年实现净利润,跻身同类型发电企业前两名。
目前,火电装机占比最大的国能集团,依托原神华集团的煤炭资源,火电业务优势明显。在新能源发展方面,它也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开发商。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分析师告诉界面新闻,华能集团对标国家电投和国能集团的意图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