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5日
西藏首府拉萨东南角
拉林铁路线路规划图
拉林铁路正线全长435.5公里,新建正线403.1公里,起自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经山南市贡嘎县、扎囊县、乃东区、桑日县、加查县和林芝市朗县、米林县,到达林芝市区。设计行车时速160公里,为单线电气化Ⅰ级铁路。全线新建车站34个,初期开站17个。
风雪中的拉林铁路建设一线
拉林铁路于2015年3月开工建设,90%以上路段位于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既有高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的严酷自然环境,更面临频发多变的风积沙、冰碛层、强岩爆、高地温和软岩大变形等复杂地质环境。其中,桥梁120座,隧道47座,桥隧比高达74.66%,全线16次穿越雅鲁藏布江,工程施工极其困难。
其中,中铁十一局参与建设和完成了(协荣、嘎拉、昌果)三桥(嘎拉山)一隧共10公里的线下施工任务和全线399.61公里的正线铺轨、62.06公里的站线铺轨、180组有砟道岔铺设、1814孔桥梁的制架及全线近45万根轨枕的预制任务。
拉林铁路嘎拉山隧道洞口
在拉林铁路全线铺架通道第一隧——嘎拉山隧道,面对长达100多天的连续涌水上万方施工难题,中铁十一局的建设者采取帷幕注浆加固、迂回导坑排水等方案,安全顺利地通过了隧道富水破碎带。创新采用“水平高压旋喷桩预支护后开挖”的工法,有效规避了隧道进口段风积沙自稳性差、隧道开挖容易冒顶坍塌的风险,“嘎拉山隧道进口风积砂施工技术”被中国铁路总公司拉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评为“技术攻关突出贡献奖”。
拉林铁路昌果特大桥建设施工
在昌果特大桥建设施工中,积累了同类桥梁的高原地区高强度混凝土施工、外观质量控制、强紫外线照射下混凝土质量控制、强光高温下混凝土质量控制、高原高寒地区昼夜温差大混凝土收缩变形等方面的施工经验。
拉林铁路程巴特大桥T梁架设
在铁路铺架施工中,中铁十一局创新开发的视频领航、实时监控、列车报警、隧道内机车定位等功能极大地保证了运输安全,为同类型铁路积累了长大隧道群铺架施工的宝贵经验。此外,还创新研发了在高原地区单线铁路整体道床隧道内组装铺轨龙门吊的做法,将原来隧道内每天铺轨进度指标1.5至2公里提高到4.5公里,有效加快了施工进度。
拉林铁路第一座跨雅鲁藏布江大桥铺轨
此外,还引进智能喷淋养护系统,结合人工养护,攻克了青藏高原上因温差过大导致梁体表层裂纹等难题。使用国际上先进的测量仪器设备——惯导小车,结合高铁标准的CPⅢ控制网采集线型数据为精捣提供指导性作业条件。在人工精调阶段,为了保证精度,采用0.5毫米级别精调件,反复调整,最终无砟轨道静态TQI值达到了1.7左右,保证了轨道的平顺性,让乘客舒适感大幅度提高。
轨枕预制基地
为了确保轨枕质量,负责轨枕预制项目部根据高原气候特点,优化轨枕生产工艺,确保轨枕混凝土配合比、砂率及减水剂的掺量、水胶比等技术参数达到最优,采取保湿棉布覆盖、自动洒水养护等措施,既满足了轨枕对干硬性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又满足了气候干燥失水快的特点,保证了轨枕生产质量。
轨枕质检女工班
拉林铁路建成通车,将进一步优化和改善西藏交通路网布局,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加强内地与西藏联系交流、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