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设备成套人,讲述与“华龙一号”的故事

2021-02-09 18:47:30浏览:8290 来源: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核心摘要:保障设备供货,我们的职责与使命。

记得来路艰辛,方记去路初心
 
 
“华龙一号”柴油机—EMS,是我参与监造是最大的吊车12000吨吊车的第一台核电设备,因它,我和“华龙一号”有了交集,我能在今天自豪是最大的吊车12000吨吊车的说,
“华龙一号”福清核电单台机组核岛厂房蓄电池分为8组核安全级,9组非核安全级,共计17组,所有设备及部件包含蓄电池支架、蓄电池放电试验装置、非核级蓄电池组、核级蓄电池组、核级蓄电池连接线等,加起来更是数量庞大,要分为8个批次发货至现场。
那一年,作为一个核电新兵,我是幸运又幸福是最大的吊车12000吨吊车的。幸运的是初入核电就参与了“华龙一号”;幸福的是在生产EMS的日子里,我在现场亲眼见证了它的成长。看着那一万多个零部件渐如堆积木般精准严密的“扣合”在一起,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一般,这种幸福感是无法用语言去描绘的。
在最后一批设备及部件完成发货之后,工厂项目负责人崔经理对我感慨到“这次蓄电池交货遇到的困难真的是史无前例,以后我们一定尽量避免相关问题再次发生。”
这是我设备采购生涯中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
责     编
讲述人:中核工程华龙首堆堆外核测探测器国产化应用验收负责人 王军
蓄电池组主要用于在其相连的充电器故障或充电器失去交流电源情况下,向负荷提供直流源,同时也向不能由充电器承担的尖峰负荷供电(充电器对其直流输出具有调节响应时间及限流功能)。
一切都朝着那个既定的目标前进着。最终,EMS在16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顺利完成了机组鉴定试验,在17年的元月份又顺利的通过了专家评审会。它实现了自己的蜕变,也为样机制作阶段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在此之后的一年里,为了满足技术要求,确保质量,需要将它分解检验,它又经历了浴火重生的过程。那一段日子是极难熬的,实在是不忍看到它被拆的七零八落,但为了“华龙一号”,这是它必经的历练。
“没关系,我们一起共同成长。”我坚信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挡华龙腾飞的步伐。
2019年的6月份,它要被运往现场了。那个夜晚我在厂门口最后一次看到它,它还是一如往常,平静地立在运输车上,做好了一切奔赴使命的准备。
监造人的“华龙”旅程
虽然忙碌了两天,都有些疲惫,但在顺利完成验收后,大家脸上还是不禁洋溢着笑容。在的主持下,这里有环保部华北站的监督员,有福清核电的业主,有动力院的设计人员,还有261的同事们…
 
专栏编辑
作为中国人自主研制的三代核电堆型,“华龙一号”采用了大量的“四新”技术,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中的柴油机就是其中之一。依照核电法规,核电站首次采用的核安全设备需要制作样机并进行鉴定试验。而我就在这样一个节点——鉴定试验的前夕走进了关中大地,像我们众多的监造工程师一样驻在制造厂,从事设备的监造工作。
继续加油!华龙人!
与设备,朝夕相处
多年后我远在海盐元济图书馆写下此文时,还能清晰的回忆起团队中每一个人的表情,是那样的执着自信。我想这就是被“华龙一号”激发出来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华龙一号”堆外核测系统探测器一次性验收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设备国产化应用开了一个好头。
讲述人:中核工程设备成套中心电仪设备部高级工程师  李鑫
堆外核测系统探测器从设备鉴定开始,到设备制造和测试阶段都经历了重重困难:热老化试验方案变更,补充探测器焊接工艺评定,探测器与保护柜系统联调试验等等,探测器国产化应用的路上充满了艰辛,但最终,我们团结一致,我们战胜了一切。
大国重器“华龙一号”,我也参与了!
讲述人:中核工程设备成套中心设备监造部驻厂监造工程师  
最终所有蓄电池全部保质保量按期到货,为后续关键节点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16年的夏天, EMS进入了决定成败的关键环节——装配工序。关中的酷暑并没有阻挡大家的工作热情,
从鉴定到制造再到出厂验收,近40个月时间里,我们遇到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新增ETE和ETF系统的鉴定过程存在争议;原材料电铅价格大幅上涨;蓄电池外购件隔板的唯一分供商倒闭停工;蓄电池用电缆缺少耐酸性能检测证明材料,而相关标准中并没有确切的对于耐酸性试验标准的说明等等。
 
| 李召霞
当然这其中也有坎坷和曲折,毕竟是国内首台,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在装机阶段。技术储备的不足,使零部件等一些小问题如“拦路虎”般一个接一个地挡在了我们的面前,致使装机工作时有停顿。停顿时,EMS就静静地等在那里,每每看着它,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是2019年的妇女节,是“华龙一号”堆外核测系统探测器国产化应用验收的第二天。
蓄电,腾飞
为此,在我们的共同推动下工厂成立了专项攻坚团队,从采购、技术、检验等多个环节全力保障项目的推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当然更多的还是感动,为了这“华龙一号”首台柴油机,所有的参与人员互相配合,精诚合作。陕柴人将他们的踏实与硬朗渗透到了产品里,呵护着EMS,既严谨又细致,不放过每一个问题,全身心践行了工匠精神。而驻厂监造团队也发挥了自己在协调上的优势,利用经验反馈、专题会议等多种方式推进EMS的成长。
 ? end ?
| 吴子涵
李宏磊、张聚涛
今天,我也离开了那个地方,但我还是会想起它——EMS,相信它一定能站好自己的岗位,就静静的,为了“华龙一号”。
在设备验收以及和外部监管单位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与设计人员通力配合,认真应对各种突发问题,钻研到底,利用团队协作的优势,发挥攻坚克难的精神,提出了多个细小结构的优化改进项,高效推进了合同执行进展。
| 设备成套中心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与华龙共成长|从0到1的坚守与突破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