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十四局“硬碰硬”!中铁十四局首条TBM隧道顺利贯通

2020-12-09 21:24:31浏览:2555 来源:中铁十四局   
核心摘要:“硬碰硬”!中铁十四局首条TBM隧道顺利贯通


12月8日上午,随着“启航号”TBM(硬岩隧道掘进机)巨大刀盘破壁而出,由承建是最大的吊车12000吨吊车的青岛地铁1号线海泊桥站至水清沟站区间左线全部贯通。这是首个TBM隧道,同时也标志着穿越国内最密集破碎带地铁TBM隧道和全国首条连续运输系统地铁TBM隧道顺利贯通。


超长!超难!超复杂!

盾构劲旅进军全新领域


青岛地铁1号线为连接青岛西海岸新区、市南、市北、李沧和城阳五个中心城区是最大的吊车12000吨吊车的南北向骨干线路,线路起于西海岸新区峨眉山路站,止于城阳区东郭庄站,穿越胶州湾,全长60公里,是目前全国最长是最大的吊车12000吨吊车的跨海地铁,也是青岛市地铁施工难度之最。


△青岛地铁一号线项目工程线路示意图


2016年,隧道公司中标青岛地铁地铁1号线,包含2站3区间,区间线路全长约3.3公里。但由于青岛市市区全部坐落于各类花岗岩之上,征战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盾构机在这里毫无用处,传统的钻爆法施工不仅施工速度慢,安全隐患也很大,而采用TBM施工速度则能达到钻爆法的10倍,相对安全、高效。


△贯通后的TBM隧道


建设者们根据在盾构施工领域的丰富经验,因地制宜、触类旁通,探索解决隧道施工难题。为了控制好TBM在掘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项目先后组织多次专家论证会,结合特殊的地质状况,对TBM的配置、选型、掘进参数等一一进行分析论证,并就掘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刀盘卡死、主轴承损坏等情况制定了严密的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掘进参数、泥浆比重及同步注浆等进行调整和改进,优化TBM施工工艺,保证了施工的稳步推进。


地质就像“石头配鸡蛋”?

建设者如何攻克地质难题


海泊桥站至水清沟站区间隧道长约3300米,地层主要为硬度高达100多兆帕的微风化花岗岩,同时夹杂着77条富水砂砾的破碎带,如同“石头和鸡蛋混杂”,是国内同类型隧道中软硬转换最频繁、地质强度对比最大的工程之一。

“破碎带是TBM施工的天敌,稍有不慎可能会带来地面塌陷、卡机、地面建筑物倾斜、管线损坏等严重事故。”项目负责人魏清武介绍道,“隧道掘进后期,几乎平均不到40米就会出现一条破碎带,那个时候能吃上一顿安稳饭简直都是奢望。”


△TBM操作现场


为保证TBM顺利掘进,施工团队结合项目实际地质特点,通过经验借鉴与专家评审,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与此同时,隧道公司也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创新采取优化刀盘参数、超前地质监测、破碎带注浆处理、“远程监控系统”等多项举措,严格控制掘进参数、吹填碎石、壁后注浆,成功实现隧道平稳掘进。


建设者们很调“皮”!

TBM掘进开创技术先河


除地质条件复杂,渣土运输也是制约TBM掘进效率的重要因素。据统计,TBM掘进过程中高峰期每天将产生约1960立方米渣土,传统地铁建设使用的矿车作业循环平均45分钟以上,建设全程共需约2万次危险吊装作业,效率低、风险大,设备损耗大。


△渣土运输皮带机


为解决渣土运输问题,施工团队经过反复地研究和试验,创新采用“连续皮带机+水平储带仓+垂直皮带机+旋转布料皮带机”连续运输系统,这在国内TBM地铁隧道施工领域尚属首次使用。该系统不仅消除了垂直提渣和洞内机械水平运输的安全风险,并且较传统的矿车出渣减少了近2万次的渣土提升和1万次的机械水平运输,综合工效提高了近3倍,特别是在掘进3公里长远距离后,仍然达到日进尺31.5米的最好成绩,创下国内地铁施工远距离TBM日掘进最高纪录。

自2016年入场以来,面对全新的困难与挑战,建设者们奋发图强,确保了“启航号”TBM的顺利贯通,填补了隧道掘进工程领域的一项空白,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施工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新型技术人才,为进一步完善“穿越设备全覆盖”战略布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供稿:胡琦 梁晨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铁十四局周长进到二公司讲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