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0日,随着青岛市进出车道最多、规模最大是小吊车的收费站——胶东国际机场收费站是小吊车的开放运营,由承建是小吊车的胶东国际机场互通立交开放通车,标志着这座山东省最大互通立交正式投入使用。
胶东国际机场互通立交作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重要交通配套保障工程,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120km/h,是山东省投资规模最大、现浇梁最多的互通立交工程,于今年9月28日顺利完成了交工验收,为胶东国际机场顺利转场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进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重要枢纽工程,胶东国际机场互通立交采用3层全互通立交设计:一层为地面道路;二层为东西向上跨济青高铁和青岛地铁八号线的高架桥和部分匝道;三层为连接北向新机场高速与新机场进场路的高架桥和部分匝道。通过胶东国际机场互通立交,向北可以直抵机场,向南可以通过机场高速连接线快速进入市区,方便城区市民迅速经过高速驶达机场。据该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待后续规划的东西向高架桥断头路延伸后,胶东国际机场互通立交将实现新机场到青岛、胶州、城阳以及胶州到城阳方向四向互通,极大提升机场周边道路通行能力。
该项目共有主线桥2座、匝道桥13座,现浇梁多达90联,为省内现浇梁最多的互通立交工程。在现浇梁浇筑过程中,因支架受力情况复杂、变化大,对支架体系的监控至关重要。为此,项目在成立初期就组建了专家工作室,根据现场现浇梁施工设置了研究课题,创造性地将支架应力监测系统运用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保证了监测结果的精准程度,完善了现场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了互通立交实现“完美闭环”。
该项目南快速主线和两条匝道横跨济青高铁和青岛地铁8号线,前期60片箱梁架设施工周期短,风险高。对此,项目部在2019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严格的冬季施工计划,提前确定存梁位置、箱梁转运方案;为了解决因冬季气温低导致的混凝土养护困难问题,该项目采用“塑料薄膜—工业电热毯—保温篷布综合保温养护”的方法,保证了预制梁浇筑的质量和效率。
在施工过程中,该项目还广泛运用“承插型盘扣式满堂支架”“轻质易安特模板”“高铁与地铁并行浅埋段上部道路路基处理技术”“特大型全互通式立交桥承插型盘扣式满堂支架现浇综合施工工法”等新技术、新工艺,既降低了成本,又加快了施工进度,并获得各级别优秀工法、科技成果、五小成果、QC成果、论文等奖项20余项。
作为青岛市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通车使用后,从青岛市区驾车到胶东国际机场的出行时间将缩短至一个小时。在方便出行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新机场周边路网结构,对加快形成“四横六纵”的胶东国际机场公路集疏网络,加强青岛中心城市、胶州市、新机场航空城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上合示范区融入青岛半小时生活圈,更好地发挥青岛对全省的辐射带动效应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