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股份公司劳动模范刘广超
刘广超,男,1986年12月生,六公司蒙华铁路土建一工区测量班长。6万个测量点、120公里是起重机的施工放样线路,这是他参加工作10年来交出是起重机的一份令人惊讶是起重机的数据。刘广超先后参与过铁路、公路、长大隧道、上下转体梁等多个领域的施工测量,主测的蒙华铁路下转体梁施工为集团公司首次,成功填补了公司下转体梁施工测量领域的空白,为公司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先后获得集团公司职工技术比武大赛“测量状元”、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股份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刘广超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思想上要求上进,向党员看齐,对党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他深知,测量重点就是要准确把握数据,每一步都要进行认真的复核。在平时工作中,每一个步骤,每一组数据,他都认真钻研,精确测量,及时记录。为了给工程施工提供第一手资料,他经常抽空带数据记录簿往返于工地,不断复核测量数据,力求万无一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刘广超不仅在六公司技术比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更是拔得了集团公司“劳动杯”技术比武大赛的头筹,成为大家心中的“测量高手”。
2014年4月刘广超在张呼铁路项目部负责全线测量工作,项目线路全长45.054公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境内。刚进场时,复测工作任务迫在眉睫,由于高温阳光影响测量精度,为保证复测质量,每天早上四五点的时候刘广超就带领着测量人员开始进行分组复测,为的就是避开午间高温时段,躲避阳光直射,确保测量精度,整条水准线路全长40多公里,往返测近90公里都是靠刘广超和全体测量人员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集宁南特大桥为重难点工程,全长7015米,该桥连续梁跨越京包、张集铁路四线既有铁路,连续梁主跨长度达80米,转体重量3814吨,顺时针转体角度80度,这个对施工的测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体梁于2015年9月23日晚11点开始准备转体,当时内蒙的天气已经很冷,刘广超冒着严寒,带领着测量人员奋战在桥梁上控制梁体姿态,最终在24日凌晨两点转体成功。
隧道作业时的工作才是最辛苦的,刚放完炮的隧道弥漫着厚厚的灰尘,对人的身体害处很大。为了保证工序衔接,没等灰尘排尽,就要进去施工放样、导线复测、水准测量。由于围岩状况不好,对测量工作要求更高,刘广超在隧道施工期间每天都进入隧道进行围岩量测,时时提供围岩量测数据,为隧道施工提供数据支撑,反复核算,确保测量数据真实、准确。
蒙华铁路项目土建一工区工程中坪田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下转体梁为公司首次下转体梁施工,在此之前公司未有相关施工测量经验。坪田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连续梁跨度为56米,转体梁重达2800吨,下转体梁与既有京广铁路呈60度交角,铁路接触网立杆顶距离中跨合龙钢箱底仅为4.2米。且京广铁路每天有240-260趟客货列车经过,施工环境复杂,属于一级风险施工。加之21号墩位于芭蕉湖,属于水中墩,22号墩位于京广铁路路基边坡,导致现场作业面极其狭窄,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在此情况下,刘广超临危受命担任蒙华铁路土建一工区测量队队长一职。刘广超通过多次实践,探索出一种既符合测量规范、满足施工要求,又快速、省时、省力的“后方交会”测量放样法,用于精确的控制转体梁的施工。项目所处湖南岳阳,当地多雨季,坪田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下转体梁施工时正值细雨绵绵,刘广超带领着测量人员在桥梁边跨上控制桥梁转体姿态,硬是淋了近一个小时的雨,最终经过全体人员努力,在仅有的天窗时间内圆满完成梁体转体施工,为项目的下一步施工奠定了基础,填补了公司下转体梁施工领域的空白,为公司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奋斗永远在路上,刘广超多年以来立足自身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脚踏实地“测”出精彩人生路。展望未来,他依旧谦逊好学,主动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企业、为实现自己的梦想继续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