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平凡不平凡 | 擦亮匠心底色 俯身实干筑梦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在建设“铁建一流”企业是起重机的征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始终保持一流是起重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勤恳工作、默默奉献,奋力争创一流业绩,于平凡中书写着不平凡,就像星火一样,汇聚起企业发展是起重机的燎原之势。微信公众号推出“平凡不平凡”栏目,共同倾听“平凡”背后的故事。17个寒来暑往,孙旭堂两赴海外开拓,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扎根施工一线,一步一个脚印地诠释着“实干家”的内涵。 孙旭堂,建筑公司莱芜项目群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工程建造师。入职到工作以来,他多次参与高层框架、市政道路及管网、桥梁、国内外大群体房建等工程的施工,用矢志奋斗谱写着新时代建筑人的青春之歌。 “我想让自己干的有价值,也想让工程质量体现出我的价值。”正是内心里坚定了这样的信念,17年来,他始终怀揣着炽热的心,勇敢地追逐梦想。“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而这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这是孙旭堂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座右铭。 2003年,孙旭堂从大学毕业,入职到十四局,参建人生中第一个工程-济南东环国际广场项目,“初出茅庐”的他在第一次参加项目施工方案审查会时,根据学校所学知识自信满满地提出了一整套方案,结果话音未落就遭到经验丰富的同事们当场否决……“首战失利”让他的自信心备受打击,而这次“当众出丑”的经历更是激发了他心里那股“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闯劲。 “努力向先进靠拢,然后跟上他们的步伐!”这是孙旭堂当时给自己下一步学习定下的一个“小目标”,内心里狠狠地拧紧了学习“发条”的他迅速制订了一套详细的学习计划,根据施工手册、施工规范,遇到弄不懂的地方就亲自跑到施工现场去查询、去求证,并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多多“取经”。通过全面了解整体施工方案框架,做到提前预估施工难题,然后第一时间去寻找解决办法。那段时间工程部办公室的灯成了“长明灯”,被同事们戏称为项目部夜晚中的“灯塔”。 就是靠着这股不服输的闯劲和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孙旭堂实现了从刚毕业大学生到合格建设工程人员的角色转变。而他也从一个爱自己默默瞎琢磨的新学员变成勤学多问、乐于吃苦钻研的基层技术人员,这些都为他日后成为一名优秀项目管理者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8年,夏日里的非洲高原,酷热难耐。而对时任安哥拉社会住房一期项目副总工程师兼工程部长孙旭堂来说,比环境更大的困难是当地没有海外施工相关配套产业及生活物资,该项目位于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地区,作为国外的大型群体工程,总面积约70.9万平方米,但工程从建设伊始,每一吨水泥、每一吨钢材、甚至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和所有个人生活用品都必须从万里之遥的国内海运过来。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孙旭堂和项目部同事一道充分发扬当年的“南泥湾”精神,边组织施工生产边开垦荒地,在海外建起了生活、工作基地。在施工过程中,他和技术团队通过不断地钻研完善施工方案,将原土地基换填、预拌泵送混凝土、钢筋直螺纹连接、钢筋集中制作、钢筋塑料垫块、混凝土整层整体浇筑、碗扣支撑体系、门式内脚手架等施工方案综合运用其中。 此时,换填质量不高又成为横梗在他们面前的“拦路虎”,当地的土壤类型多为黏性土,为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速度,孙旭堂带领项目部技术人员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地攻关论证,最终攻克了湿陷性棕黄粉砂—粉土地基换填压实度这一技术难题。 凭着年轻人敢打敢拼不服输的韧劲和攻坚克难艰苦奋战,该项目部17#地块荣获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及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授予的中国“铁建杯”奖。 2012年1月,刚刚回国不久的孙旭堂再次听从企业的召唤,收拾行囊再次踏上了奔赴海外的征程,这次他的目的地是安哥拉纳米贝,他将担任RED4000套住房项目副经理。 “随时流汗,汗水随时蒸发,但衣服还永远都是湿的,让人喘不过气来。”一同赴任的同事都对当地的炎热气候极为不适应,但对孙旭堂来说这种热早已不是问题,打开他的背包:遮阳帽、防尘口罩、墨镜、太阳伞、防晒服……全副武装,“我们得像个战士一样行走在纳米贝的战场上。”孙旭堂跟同事们笑着说道。 由于纳米贝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地势结构高低起伏,地质条件复杂,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案已经不适用当地。同时该项目为当地大型群体工程,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工程标准还是采用欧美标准,这无疑更增加了施工难度。 “发现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此时的孙旭堂不顾高温酷暑,经常盯现场、想尽办法去解决这一难题。 他根据自己以往在海外的施工经验,带领项目工程部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发扬集体智慧与兄弟单位在海外的施工经验相结合,最终敲定采用水坠砂法施工地基,同时采用油锤配合膨胀炸药解决市政深厚石层破碎问题。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大大提升了施工进度,为工程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2016年5月,结束了海外工作的孙旭堂,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西安任职。随着西安国际科创商务广场项目落地,孙旭堂被任命为该项目的执行经理。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去完成好”。该项目地处大西安中轴线CBD核心商务区,总占地面积约1.38万平方米,其中1号楼建筑高度为148米,是十四局第一个超高层房建项目。孙旭堂率领的项目建设团队面临着项目建设团队超高层施工经验少、工程工期紧、任务重等困难,他亲自跑现场、身先士卒地参与现场管理,不断探索超高层施工技术及管理,完成了现场临时道路、临建、桩基、土方等施工任务。2018年,孙旭堂任莱芜东升和莱芜西关安置房工程项目经理,总建筑面积共约50万平方米。自进入莱芜市场以来,通过他的积极开拓,从最初1个项目,逐步发展为拥有8个项目莱芜项目群。 作为项目群经理,他严抓项目标准化建设和项目管理。根据施工的便利性及不同工序的盈利空间调整图纸施工方案,不仅施工进度加快,而且获得了较好的利润。 2019年莱芜东升项目被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报表扬作为学习样板,并且被济南市中区等9个区县观摩学习。 而随着济南市“创城”工作的展开,他又主动参与当地环境治理中,重视节能降耗,严格按照济南市治污减霾管理要求,安装洗车设备、炮雾机、测PM2.5的仪器、高压水枪等设备,从根源上进行预防控制。2019年莱芜东升和西关两个项目被济南市扬尘治理处通报表扬,为集团公司在济南信誉评价上加分。莱芜项目群也分别荣获济南市工人先锋号、中国铁建股份公司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他在莱芜建筑市场打造了一张“区域标杆式项目”的崭新名片。 “路地共建,传递正能量”,这是他一直秉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思路,以党建为核心引领,注重职工凝聚力和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敬老爱老志愿服务、关怀中小学生成长、助力高考送服务等社会活动,不断传递着社会的温暖与进步,得到了当地社会一致好评。 2019年,孙旭堂荣获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鞭策他前进的动力。今年已是孙旭堂参加工作的第17个年头,无论是非洲酷暑,还是西北风沙,无论是百丈高楼,还是“民生工程”,孙旭堂心中一直怀揣着建筑人的“初心与使命”从未打过折扣。 伟大出自平凡。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正是以孙旭堂为代表的千千万万铁建人勇于奋斗、拼搏圆梦的精神,最终才汇聚成这股逐梦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