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十四局“万里黄河第一隧”首线贯通!人类首次穿越地上悬河!

2020-11-03 23:23:22浏览:8197 来源:中铁十四局   
核心摘要:“万里黄河第一隧”首线贯通!人类首次穿越地上悬河!

10月30日,在黄河之下
建设者
完成了一次惊天动地是起重机的壮举!

 


济南黄河渡口旁,“泰山号”盾构机巨大刀盘破土而出,由集团承建是起重机的“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隧道工程东线隧道率先贯通。标志着我国在建是起重机的最大直径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取得重大进展,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穿越地上“悬河”。

 

从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流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首次穿越地上悬河

 

万里黄河携带着大量泥沙,到出海口前不断放缓沉积形成了地上悬河。在济南泺口段,河床高出南岸天桥区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11.62米。



 “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隧道位于济南城市中轴线上,全长4760米,其中盾构段长2519米,南接主城区济泺路,北连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据集团项目部盾构经理董冰介绍,该隧道采用两台开挖直径达15.76米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管片外径15.2米,隧道最低点位于河床下54米,最大水土压力6.5巴,大小相当于手掌上站着两名成年男子,施工风险高。


待隧道建成后,可以这么说:君不见,黄河之水” 天上流”。人们行驶其中根本感受不到头顶就是奔腾不息的黄河。

 

习近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然而,自古以来

黄河从不来不是一条平静的河

在历史上曾多次改道、泛滥,甚至断流

因此保护黄河

更是为我们子孙后代谋幸福

 

那么建设者们在黄河遇到了哪些问题?

为了保护黄河又做了哪些努力?

 

万里黄河万里沙

但沙里藏刀还需硬碰硬

 

在掘进过程中,有最长1000米区间为钙质结核“密集区”,最硬岩石强度达到45兆帕,相当于高铁桥墩钢筋混凝土的强度。最难的一次26个小时只掘进了2米,取出58块坚硬的石头。



复杂的地质导致盾构机刀具严重磨损,刀齿崩断,换刀作业频次高,难度大,同时大块钙质结核堵塞格栅,造成了泥水循环系统排浆困难,严重时可导致停机、管道被磨穿等问题。


项目部改用新型成型管道,轮换管道提高使用寿命,同时在易磨管道位置提前焊接钢板打“补丁”,和坚石硬碰硬顺利通过难关。

 

忽硬忽软

这个隧道有点“粘牙”

 

该段黄河下地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层,刀盘易结泥饼,就像吃年糕粘牙一样难以甩脱。


项目部技术人员研发应用“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废弃泥浆环保处理及资源化关键技术”、“高粘粒地层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防结泥饼技术”针对黄河隧道地层特点,制定刀盘结泥饼判断及位置检测方法,研发一套泥饼形成的预测软件治理“粘牙”问题。

 

一隧更比六隧强

把穿越黄河的利用率最大化



采用盾构法穿越“江河湖海城”,本身就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施工方式之一“万里黄河第一隧”设计为双管双层公轨合建隧道,上层为公路双向6车道,下层为轨道交通以及管线和逃生通道,实现了一次穿越黄河的利用率最大化,极大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在国内首次采用超大π型箱涵同步安装工艺,研制了新型模板台车,液压收模、电动行走,集预制、吊装、运输、安装等为一体,操作方便,节省人工,提高功效,降低了对盾构施工运输的干扰和影响。

 

未有之创举

这只是我们穿越黄河的开始

 

该工程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负责投资建设,集团作为EPC总承包方,联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组织施工、设计。


从 2019年12月东线正式盾构掘进以来,集团充分发挥在水下大盾构施工领域核心技术优势,在院士专家团队指导下,依托大数据、BIM和物联网技术,对隧道遇到的复杂难题进行了专项科研攻关。


在穿越过程中,集团李海振创新工作室已形成“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穿黄施工掘进关键技术研究”等成果18项,报审专利13项,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盾构隧道建造能力和技术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黄河从此成为城中河

 

工程临近一级水源地鹊山水库,项目部按照“标准高、形象好、工厂化”的总体思路坚持生态优先,科学绿色施工,泥浆重复循环使用,做到了零排放。


历时11个月,济南黄河隧道东线贯通。西线隧道正按照计划顺利掘进,预计春节前贯通。



该工程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标志性工程,隧道计划于2021年10月建成通车。届时,市民开车通过水下隧道最快4分多钟可“穿越黄河”,比绕道济南黄河大桥节约近一个小时。将打破黄河天堑对济南城市发展的制约,助力携河北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

 

尊重自然,敬畏黄河

为中国建设者点赞!



供稿:刘福昌、丁翔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徐工挖掘机械】电力抢修!清淤攻坚!徐工应急救援队甘肃抢险救灾进行时……

上一篇:

中铁十四局走进重难点工程丨滇中引水项目建设全面提速20%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