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兰铁路
是我国又一条在海拔3000米以上
高原修建是四通吊车视频的“天路”
也是四川沟通西北是四通吊车视频的铁路大通道
它将结束川西北高原没有铁路是四通吊车视频的历史
如果说成兰铁路的建设是一场攻坚战
那云屯堡隧道的贯通作业
则堪称是一场关乎战局成败的关键战役
▲承建云屯堡隧道
成兰铁路云屯堡隧道
位于松潘县境内,全长22.923公里
是全亚洲在建最长双线合修隧道
是成兰铁路重难点控制工程
▲成兰铁路指挥部驻地
由中国承建的隧道进口段,长度为11122米(占全隧总长的48.5%),设置4座横洞8个作业面进行施工,其中在4号横洞工区设置防灾救援站1座。
▲云屯堡隧道进口端平面图
成兰铁路云屯堡隧道1#-2#横洞区间,已于2017年10月14日7时48分顺利贯通,是全隧首段贯通的横洞区间。
▲成兰铁路云屯堡隧道1#-2#横洞区间顺利贯通
该区间的贯通为克服复杂地质围岩世界性技术难题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为实现全隧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复杂地质围岩世界性技术难题?
软岩大变形问题
从20世纪60年代
就作为世界性难题被提了出来
在地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软岩问题一直是
困扰工程建设和运营的重大难题之一
▲云屯堡隧道4号横洞
在修建成兰铁路的过程中
就遇上了这个世界级难题
大变形段落集中在
云屯堡隧道3号、4号横洞工区
让我们通过视频,一起来看一下
▼▼▼
云屯堡隧道隧道地质情况相当酸爽
下面简单感受一下
隧区位于松潘县大姓乡至松潘县城之间,地处岷山山脉中段,属青藏高原东缘。地貌东西差异明显,以高山为主。
隧道洞身穿越岩层为砂岩、板岩、灰岩、(炭质)千枚岩及其互层;弱风化~强风化,岩体较破碎~破碎,炭质千枚岩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一般<5MPa。
隧道位于岷江(断裂)右侧呈南北方向布置,隧区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侧的地形急变带,地质构造分属龙门山褶皱断裂带、西秦岭褶皱断裂带、岷江断裂组成的川西北“A”字形构造。
云屯堡隧道穿越的地层具有“四极三高五复杂”的典型地质特征。
多种不利因素聚集
导致云屯堡隧道面临着“世界级”隧道施工难题
——隧道软岩大变形
正洞可能变形及大变形段长达9052米
在管段总长中占比竟然高达81%
我们来感受一下,大变形带来的影响
▼▼▼
当“亚洲之最”遇到“世界难题”
我们如何应对?
2016年7月28日,在铁路总公司工管中心主持下,成兰建设指挥部组织国内知名专家踏勘现场,召开了“成兰铁路云屯堡隧道不良地质工程技术方案专家研讨会”,形成了“成兰铁路云屯堡隧道不良地质工程技术方案专家讨论意见”。
▲云屯堡隧道不良地质工程技术方案专家研讨会
会后,成兰铁路工程指挥部召开了“先导段施工工作部署会”,针对大变形先导段施工进行技术交底、培训、部署。
▲云屯堡隧道先导段施工部署会
在软岩大变形方面取得的施工关键技术成果,得到了央视CCTV的点赞。
让我们通过视频,一起来看一下
▼▼▼
云屯堡隧道隧道
在一大批“变形金刚”先后入驻后,
一秒变身“国内隧道机械化施工先锋队”
下面就请感受一下
这些“变形金刚”
如何控制软岩大变形
No.1
TEC型多功能液压钻机
No.2
多功能开挖台架
No.3
锚杆作业系统
No.4
大型喷射机械手
No.5
防水板与钢筋安装二合一台架
No.6
自行式仰拱移动栈桥
No.7
分窗逐层布料系统
No.8
带模注浆系统
No.9
门架自行式沟槽移动模架
No.10
止水带热熔焊机
No.11
矮边墙钢筋止水带定位卡具
No.12
衬砌养生雾炮系统
经过不懈努力
软岩隧道大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8月22日下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陆东福一行来到阿坝州松潘县,现场调研成兰铁路建设情况,详细了解了成兰铁路建设过程中在软弱围岩、高地壳应力、大断面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进展情况。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陆东福调研成兰铁路建设情况
陆东福指出,在云屯堡隧道建设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采用大变形隧道控制设备与工装,优化施工方案,提升隧道掘进速度,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继续加强风险管控、优化施工组织,不断积累经验,为以后川藏线建设继续贡献力量。
▲云屯堡隧道4号横洞
截止9月12日,成兰指挥部云屯堡隧道工程完成开挖支护9011m,完成全部工程的80%。
这背后,离不开所有成兰人的共同努力!他们不愧为新时代的开路先锋!让我们为他们经受住的考验和取得的成绩点赞、喝彩!
自制微电影《成兰人Ⅱ》
献给每一位拼搏奋斗的人
▼▼▼
供稿单位:二公司
本期编辑:曾光芬
主办单位: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