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天津电视台《天津新闻》以《打造超级工程的“天津方案”》为题,专题报道了一航局认真贯彻落实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勇担驻津央企责任,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持续打造超级工程,为天津发展积极贡献一航方案、一航智慧和一航力量。
视频多维度展示了一航局
扎根京津冀市场
在水工、路桥等领域承建
众多国家战略工程
及打造系列“津”元素大国重器
世界首艘运安一体船“一航津安1”
世界最先进海底碎石铺设
整平船“一航津平2”
世界首艘140米级打桩船“一航津桩”等
持续擦亮“”品牌
在天津南港的LNG应急储备项目
作为码头工程的建设团队
凭借着基建技术、水工装备的优势
一航局仅用一年时间
就完成了全部配套建设
今年11月
该项目将具备投产条件
能实现应急储气12亿立方米
为京津冀地区提供充足的气源保障
10座LNG储罐
215千米外输管道
码头可靠泊266万立方米巨型LNG船舶
一连串数字的背后
是这座水工码头承载能力的充分体现
“不仅是LNG应急储备项目
还有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秦高速
雄安到大兴的机场快线项目等
一航局坚持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积极贡献着一航方案”
无论是LNG南港码头、天津港
还是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
一航局缔造一个又一个超级工程
凭借的不仅是对质量的严格把控
还有技术上的持续革新
在一航局临港科研基地的水工大厅
通过装置可模拟出
真实的应用场景
新装备、新技术在研发后
会在这里进行应用测试
获取准确的数据参数
为投产提供技术支撑
“在国家、天津市的大力支持下
一航局拥有了
国内企业界首台土木离心机
较好地解决了稳定性等工程难题
国家的支持
极大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有了技术做支撑
一航建设项目从水工陆桥
拓展到了地铁、房建等领域
在城交公司天津地铁管片厂
一航局打造全国首台
应用于生产线上的
管片收面机器人
“管片收面由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后
不仅标准提高了
作业时间也缩短到4分钟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持续服务城市发展需求和国家战略
带着高品质、好技术、精装备
一航局在世界40个国家和地区
留下了建设足迹
参与建设了肯尼亚蒙内铁路等
众多当地非常有影响力的工程
“得益于天津独特的区位优势
交通优势、人才优势
一航局从全国走向全球
作为天津本土企业
也将持续建设更多国际产能合作项目
在国际化竞技舞台上
展现更多‘天津方案’”
记者手记:作为新中国第一支筑港队伍,一航局从过去的肩扛手抬,到如今的大国重器、人工智能,企业脚踏实地,扎实向前。天津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在海工装备、科技研发、智能制造上发力,这也成为企业在面对诸多“超级工程”的挑战时,总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制胜法宝”,在全球竞技舞台上,展现更多的“天津之为”。
素材:天津电视台、党委工作部
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