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龙源电力』“三大路径”打造科技创新“金名片”

2022-07-25 23:26:03浏览:127 来源:龙源电力   
核心摘要:“三大路径”打造科技创新“金名片”

“三大路径”打造科技创新“金名片”

近年来,纵深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深化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通过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研创新能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等“三大路径”,打造科技创新“金名片”,企业科技支撑力和引领力更加彰显,一项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新能源创新链与产业链“链长”地位不断巩固。

图:国内首座分体式海上升压站


高起点谋划 

走好“优化科技创新体系”之路



强化顶层设计。成立由分管科技的集团领导担任主任委员、各部门主任及行业知名专家担任委员的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技术决策机构;直面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先后出台了《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管理制度;聚焦科技攻关、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和保障措施,编制《“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印发《科技创新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规范科技投入指标,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图: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创新实体。建立以本部科技部门为统领,以中能公司、工程技术公司、北京设计公司和碳资产公司四家技术类企业为创新主体,以龙源分布在全国的31个省公司及其落地项目为依托的“1+4+N”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科技管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整体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国家能源局授牌风电运营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发中心作用,形成新能源前期服务、场站设计、运行维护等十大技术服务支撑体系,覆盖新能源开发全过程,丰富并推进清洁能源领域研发创新平台建设。

严把项目“三关”。严把科技项目立项关,提升项目首位度、强化项目显示度,以解决前期、工程、生产一线痛点问题为目标,通过项目库查重、科技查新、专利检索等方式,重点对项目是否符合科技创新或科技成果转化要求进行严格初审,为专家和业务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提供参考依据。严把科技项目过程关,以工程管理思维抓科技项目,责任落实到人,时间节点具体到周,经费管控到科目,并与公司月度、年度和三年任期考核相挂钩。严把科技项目验收关,通过对科技委评审、成果公示及推广实施等重点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督,同时强化对项目成果转化实地检验、效果论证,避免“重立项、轻结项、无转化”,严进严出,形成科研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


全方位布局

走好“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之路



研发投入显著增长。改革三年行动以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共立项科技项目69个,累计科技投入9.44亿元,年均增速超70%。2022年申报的集团级科创项目经费预算达到5.1亿元,聚焦“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及挑战,涵盖碳市场联合交易、源网协同、智能运维、机组性能优化及场级效率提升、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制氢技术等多个与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相关的重点领域。同时在科研经费使用中注重风险防控意识,经费管理重心前移、经费预算科学有效,有序推进科技创新。

研发能力加速提升。健全科技人才培养发展机制。试行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双轨制,拓展员工专业技术、专业技能职业发展通道。出台科技奖励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激励政策,对关键核心科技人才制定专项需求方案。重大科技项目实行“揭榜挂帅”,着力培养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带动新能源发展的高层次科技人才。目前,科技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比13%、硕士学位占比70%。技术标准占据行业技术制高点。主编或参编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达85项,其中已发布50项,占风电运维领域的47%,涵盖运行、检修、技术监督、试验方法、安全、信息化等方面。由公司主编的风电场智能化领域的首个行业标准—《智能风电场技术导则》(NB/T 10918-2022)已批准发布,将于2022年11月13日起实施,该标准对风电行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图:主编《智能风电场技术导则》(NB/T 10918-2022)批准发布,将于2022年11月13日起实施

科技布局更加优化。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世界首个无过渡段单桩沉桩技术成功应用、国内最长单根无接头海缆应用、首次将IPv4和IPv6双栈访问技术应用到行业视频设备终端、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主控中控一体化系统成功投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风资源评估软件国产化......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全球首创技术,为加快实现新能源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开辟了新路径,填补了一项项行业空白。主导新能源“卡脖子”技术国产化。研发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主控中控一体化系统,实现接口标准、数据规范、逻辑开放、组态自由;自主研制的海上风电施工平台“龙源振华叁号”,首创了10余项世界领先技术,起吊能力及起升高度均居世界同类平台之首,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升式海上风电施工平台,结束了技术和装备对国外长期“双依赖”的历史。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风资源评估软件国产化项目子课题研究及成果应用,打破了国外风资源评估核心算法的垄断,把核心技术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图:大型海上风电场施工现场


高水平转化

走好“科技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科技支撑引领发展方向。近年来公司通过承担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及科技研发计划,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电力行业科学技术奖53项,拥有专利授权484项积极履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风力与潮汐发电专委会、能源行业风电运维标委会等行业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引领新能源技术进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转型升级。超前储备老旧风场置换技术,布局叶片、光伏组件等新能源固废的绿色回收和再利用,通过技术引领为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占领“互联网+清洁能源”技术制高点,作为新能源发电企业中唯一拥有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资质的企业,构建起安全可靠的智慧化网络支撑,实现网络安全自主可控。

左图:《基岩海床大型风机单桩基础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及成套装置》荣获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右图:《青藏地区可再生能源独立供电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技术创新催生发展动能。建设风光同场“电-热-氢-氨”多形态、多路线电网级储能实证基地,加快研究能够为电网提供转动惯量和电压支撑的构网型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为公司后续打造以“综合智慧能源”为平台的创新型能源发展模式创造先决条件。由公司自主设计、集团海陆风光储科技项目支持的盱眙10兆瓦/20兆瓦时储能电站并网运行,成为江苏省首个新能源配套储能发电项目,也是集团公司在运的最大储能电站。全国首座潮光互补型智能光伏电站——龙源浙江温岭潮光互补型智能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开创了光伏与潮汐完美协调发电的新能源综合运用新模式,标志着我国在海洋能源综合利用、新能源立体式开发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图:全国首座潮光互补型智能光伏电站——龙源浙江温岭潮光互补型智能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数字赋能加速转型升级通过实施“三年三步走”数字化转型战略,率先编制《新能源生产数字化转型三年规划》。1.4万台风电机组接入数字化平台,数据接入点达到4500万点,实现关键设备和系统秒级数据全量实时采集,建成国内数据规模最大的新能源生产数字化平台,《生产数字化管理》成功申报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组织百度、阿里、腾讯等15家知名企业,举办新能源行业首次视频算法竞赛,探索图像智能识别应用,制定设备采集、视频网络、无线建设等公司规范,为行业和集团公司数字化建设提供借鉴业。

图:国内数据规模最大的新能源生产数字化平台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则是点燃新引擎的点火器。将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培育现代产业链“链长”核心竞争力等重要任务,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更多更亮的科技创新“金名片”,以一流科技创新引领世界一流新能源企业建设!

----/END/----

扫码查看企业介绍


本期策划丨企业管理与法律事务部

文  稿丨范晓旭、韩召维

编  辑丨郑亚非

责任编辑丨安裔铭、田慧慧

执行主编丨邓 欢

点击下方,了解我们更多内容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中交四航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清风润家 廉心筑路 | 公司各单位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宣教月活动②

上一篇:

宿州鹏飞吊车公司|地下车库除湿机烘干机出租租用当天送达电器租赁提供除湿机租赁服务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