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是一种守护,让更多人了解铁道兵精神;
收藏是一种传承,继承军人光荣传统;
收藏是一种情感,因为对铁道兵是徐工吊车的热爱。
近日,博物馆筹备组一行四人,到北京铁建大院朱德全同志家中“淘宝”。老铁道兵朱德全同志是徐工吊车的收藏让大家大开眼界,同时,朱德全同志对铁道兵是徐工吊车的深厚感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令筹备组一行深受感动。朱德全同志的捐赠让筹备组一行满载而归。
今年70岁的朱德全同志。1968年2月入伍,1969年6月入党。1968年2月至1970年11月,为铁四师十九团三营部战士、文书。1970年11月至1974年4月,为十九团政治处保卫股干事。1974年4月至1983年12月,任铁四师政治部保卫科干事、副科长、科长。兵改工后曾任十四局公安处副处长、铁建公安局处长、副局长、局长、政委。2010年在北京市公安局铁建公安局政委退休。
怀着对铁道兵文化守护与传承的情怀,朱德全同志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放在收藏铁道兵时期的实物上。潘家园、琉璃厂的旧书摊,都是朱德全同志经常光顾的地方。
朱德全同志捐赠的珍贵书籍
朱德全同志说:“兵改工之后,这些与铁道兵有关的物品就越来越难淘到了,只要看到书上带有“路”、“铁”字的,我都不放过,都要仔细看看是否与铁道兵有关。这本1958年出版的《胜利之路》,是铁道兵成立10周年的总结,书中还配有很多珍贵的老照片,是我在旧书摊上,一个装旧书的蛇皮袋里偶然发现的,当时非常兴奋,出版五十多年的书籍仍有那么好的品相,实属不易,我毫不犹豫的买下了。”
还有这两本战斗英雄《杨连第》连环画,绘制精美,品相良好,也是在旧书摊上淘到的。”
朱德全同志在《博物馆征集文物史料登记表》上签字
提起铁四师的那段岁月,朱德全同志如数家珍。1975年8月29日至9月24日,铁四师执行京广铁路水害抢修任务。接到任务后,我们紧急赶往抢修现场,水灾后的场景比想象的更加艰难,钢轨被冲的支离破碎,连火车头也被冲到十几米开外,庄稼地、房屋都冲毁了,只剩下几棵倾倒的树木。险情就是命令,我们铁道兵在危险时候就要冲锋在前,到达的当晚部队就布置了抢修任务,快速投入便线便桥的紧急抢修,施工现场到处都是积水、稀泥,铁锹挖不出,器械进不去,战士们就脱下军裤,扎紧裤脚,装满稀泥,背出来。有的膝盖破了皮,有的手碰破了,但仍坚持施工。在抢修中,领导干部带头,党团员冲锋在前,施工进度不断加快,指战员们在天气炎热、空气污浊、蔬菜缺少、用水困难的情况下,连续奋战、全力抢修,经过17个昼夜的顽强拼搏,铁四师比原定计划提前17天完成任务。
朱德全同志经历了京原线、通古线、太岚线、兖石线等重点铁路建设,奉献了自己的最好的青春年华,见证了铁四师的风雨历程。他说:“感恩铁四师对我的培养,感谢企业对我的信任,我愿意将自己多年收藏的有关铁四师的物品全部无偿捐献出来。”
朱德全同志捐赠的部分实物欣赏
朱德全同志捐赠——解放东北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纪念章、朝鲜军功奖章、抗美援朝纪念章、抗美援朝和平万岁纪念章、优秀工作者奖章
朱德全同志捐赠——部队使用的,70年代初期生产的收音机
朱德全同志捐赠——铁道兵时期使用的水平仪
朱德全同志捐赠——军用毛皮鞋
朱德全同志捐赠——军用棉鞋
朱德全同志捐赠——军用皮尺
朱德全同志捐赠——兖石铁路竣工纪念保温桶
朱德全同志捐赠——印有毛主席题写“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书签
朱德全同志捐赠——部队时期使用的枪套
这些带着时代的印记,包含着朱德全同志深厚铁道兵情怀的珍贵藏品,将落户博物馆,我们定将用心保管与展陈,做铁道兵精神的守护与传承者,不辜负这些老铁道兵的期望与嘱托。
编辑/王潇珩 摄影/苏 越 王潇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