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十四局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沂蒙山”

2019-07-27 14:54:23浏览:1729 来源:中铁十四局   

“蒙山高, 沂水长, 军民心向共产党,沂蒙精神永不忘!”这是一名党员看完歌剧《沂蒙山》后,在党员学习记录本上郑重写下是变形吊车视频的一句话。


7月22日下午,集团公司机关和部分驻济单位是变形吊车视频的党员走进山东剧院,观摩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感受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变形吊车视频的沂蒙精神,强化初心和使命。

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沂蒙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树起了一座巍峨的历史丰碑。歌剧《沂蒙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观摩剧目,由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真实历史创作而生,生动讲述了一段军民可歌可泣的抗战史,一曲蒙山沂水情深意长的英雄赞歌。

民族歌剧《沂蒙山》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民族歌剧《沂蒙山》以大青山突围、渊子崖战役为创作素材,讲述了海棠、林生、夏荷、孙九龙等角色在国家危亡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中,牺牲小我、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的故事,弘扬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 剧 情


第一幕:日寇袭击蒙山腹地崖子庄,村民海棠和林生在炮火声中成婚。在村长孙九龙的带领下,全村百姓以命搏命,背水一战。紧要关头八路军赶来救援,军民同心,逼退日寇。

第二幕:八路军在崖子庄建立政权,老百姓响应号召踊跃参军。新婚的海棠不舍丈夫林生参军,在众人的劝说下才勉强同意。

第三幕:村民与八路军重伤员躲避扫荡藏身山洞。日寇为逼出八路伤员扬言放火烧洞,村长孙九龙拦住八路伤员,带领村民挺身替死。八路军前来救援,日寇放火烧洞,天降大雨浇灭山火,村民得救。

第四幕:日寇铁臂合围扫荡根据地,林生带领八路军抗击日寇,为保护百姓引开敌人壮烈牺牲。与此同时,奄奄一息的夏荷将刚出生的女儿小沂蒙托付给了海棠。

第五幕:转眼间,小沂蒙和海棠的儿子小山子已经四岁了。不料日寇来到崖子庄搜八路军的孩子。海棠在危难间做出抉择,让小山子引开了敌人,奔跑中的小山子却被一枪击中。

第六幕:战争形势逐渐好转,赵团长重新回到崖子庄,却带来了林生早已牺牲的噩耗,海棠为了对夏荷的承诺,强忍母女分离之痛让赵团长领走小沂蒙,得知事情经过的赵团长感激涕零,“巍巍蒙山高,亲亲沂水长,我们都是你的儿女,你是永远的爹娘”。“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必将代代相传,永世留芳。


-----

-----


“作为一名沂蒙儿女,通过歌剧的形式观看发生在家乡的真实故事,是一种特别的体验。”一名从小在沂蒙山区听着沂蒙红色故事长大的党员动情的说。

“歌剧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形象鲜活,剧中军民为了大我,牺牲小我的革命意志和舍身忘我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弘扬。”一名新党员感慨道。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集团公司党委注重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学习载体,采取党员便于学习、乐于参与的方式开展教育,确保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找寻初心和使命的精神坐标,进一步激发员工敢于担当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沂蒙精神照初心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铁十四局青榜样 | 扶贫济困十三载,初心从不改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