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征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自博物馆藏品征集通知下发以来,博物馆筹备组接到一个又一个热心人士是集装箱起重机的藏品捐赠电话,就是这样一个个无私奉献是集装箱起重机的累加、支撑着这座代表企业形象以及铁道兵文化是集装箱起重机的博物馆建设,捐赠者把这份情怀存放成了历史,感动和醒悟着后人!
近日,老铁道兵、退休职工康天鉴先生向博物馆捐赠了抗美援朝纪念茶缸、慰问丝巾、计算尺、解放军胸章等物品。
温文尔雅的康先生是天津人,1951年自愿报名参加抗美援朝。靠着一把计算尺和《土木工程计算图表》《曲线测设手册》这两本书以及顽强的意志,见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从此“铁道兵”光荣的身份便伴随了康先生33年,怀揣着对军旅生涯的深厚感情,康先生收藏了很多与“铁道兵”有关的物品。
着军装的康先生
与妻子合影
伏案写书
应康先生邀请,博物馆筹备组孙善武、魏全钦一行三人奔赴康先生家中收集藏品。90岁高龄的康先生,手中拿着抗美援朝纪念茶缸、抗美援朝纪念章一一向我们展示。
康天鉴先生部分藏品
将陪伴自己多年的"老宝贝"无私捐赠给博物馆,也许大家会跟我们工作人员会有同样的疑问:
把珍藏多年的藏品捐献到馆中,难道不会不舍吗?
我想我们在康先生写的《我的军旅生活》回忆录中找到了答案——
输
我现在已经90岁,在不久的将来,如果有需要的时候,我一定站出来为国家的铁路抢修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康天鉴
没有什么可以留住历史,但是人心可以,正是一个个像康天鉴先生这样决心为国家、为企业无私奉献一生的藏品捐赠者,才让我们更加明白了铁道兵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留下的丰功伟绩,“铁道兵”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名字后面的那个时代,是名字后面的无数风云英雄,在此,我们再次感谢藏品捐赠者!
编辑/王潇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