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缘关系很重要,很多品牌或产品也喜欢包装“纯血统”1000吨履带吊风电施工照片,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全球起重机的品牌格局。
国外品牌
利勃海尔是唯一独立发展的国际品牌。凭借自身的积累1000吨履带吊风电施工照片,已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单缸闩锁专利二手吊车,使长臂架和大起重伸缩臂架成为可能。 2016年重新进入越野起重机行业。
从此,全地面起重机、越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船用起重机和特种起重机成为行业内最全面、最赚钱的品牌,也是所有起重机制造商中唯一的品牌。涉及全产业链(发动机、液压、电气系统)的集团公司。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营销服务网络,主要客户为欧美高端客户。
马尼托瓦克通过收购品牌的起重机包括Manitowoc(履带式起重机)、Grove(全地面起重机、越野起重机、汽车起重机、伸缩履带起重机)、Potain(塔式起重机),起重机业务已有110年历史,超过一半的产品销往美洲,其次是欧洲。起重机业务以代理商为主,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服务网络,但很多核心部件外包,代工现象很多。
虽然只引进了利勃海尔、马尼托瓦克、特雷克斯和多田野四个国外品牌,但它们几乎垄断了全球起重机市场,尤其是全地形和越野起重机的中高端市场。 .
国产品牌
大部分国产品牌的粉丝都非常熟悉,可以省略介绍。徐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三大品牌发展迅速,均进入2018年“全球起重机制造商10强榜”,分别位列2、5、7。毫无疑问,2019 年将冲击市场。较高的排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拥有最具发展潜力的吊装市场。从产量来看,三大品牌均在全球前三,但以中小吨位汽车起重机为主,主要在欧美日以外的低端市场,单台价值不高。
其中徐工和三安一、中联在20吨以上的轮式起重机市场占据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份额。近年来,柳工和福田丽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柳工的20-200吨汽车起重机。新C系列产品在现场推出,市场反响非常好。当然,徐工是绝对的领导者。在老朴元的基础上,中联依然保持优势,而三一最创新。
三一重工于2005年开始小批量生产汽车起重机,13年一跃成为全球第七大品牌,是行业内成长最快的品牌。最重要的是,它促进了我国超吨位全地面起重机的快速发展。 2010年,亚洲第一台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正式下线,徐工、中联重科紧随其后。 200-1,200吨的产品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此,可以说三一重工正在打破国际品牌的国内超吨位。市场垄断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是徐工技术和人才的积累,其中三一重工1200吨的总设计师来自徐工。
三大品牌主攻20吨以下的小市场。山东泰安、柳工等品牌表现不俗。骏通起重机近年来进入市场,其小吨位起重机产品逐渐受到好评。这将是未来不可忽视的力量。河南、山东等地的一大批三四线品牌还是有很大市场的。
履带起重机品牌三大一、徐工、中联、福娃等各大品牌,虽然三一重工在国际市场深耕数十年,尤其是三一履带起重机参与智慧矿山灾害救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是,欧美市场拓展压力依然较大,进展不大,主要集中在亚洲、拉美等低端市场;徐工履带起重机近年来表现不俗,国内外市场均实现快速增长。 1000吨级履带起重机风电建设事故发生后,对其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塔机中联重科是国内绝对的佼佼者。徐工发展势头良好。随着房地产开发高峰的逐渐过去,机会期有所减弱。 ) 和吊杆系列 (STL) 的表现都非常出色。三一涉足塔机由来已久,受制于毛利等因素,作为弱势产品一直处于两难境地。
徐工、世美、三一帕尔菲格等在随车起重机领域表现不俗。尤其是近三年二手吊车,政策趋严,随车起重机市场也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未来非常值得期待。
中国品牌未来格局变数
1.三位成员能进前五吗?
目前,汽车起重机主要在中国生产。国际四大品牌全地面起重机均位于德国,越野起重机主要产于美国和日本。塔式起重机和履带式起重机分布于全球。品牌的规模不是太大。中国前十名占据了三个位置。徐工、中联、三一能否冲进前五,在国内市场周期变化中保持稳定?占据全球前 10 名销售额的 35%?前十名中还有第四个中国起重机品牌吗?
2.市场突破的关键是什么?
中国品牌全地面起重机和大吨位履带起重机能否打破四大品牌垄断,进入欧美高端市场,将决定中国起重机品牌的增长空间;中国三大品牌在越野起重机市场的关注度仍然不够,市场研究和产品研究缺乏体系。是否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在大吨位平头、动臂塔机市场,中国品牌有待进一步提升。
总之,虽然中国拥有最大的起重机械市场,但中国品牌稳固迈向世界起重机领先品牌,产品竞争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3.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技术方向
轻量化、智能化、新能源、无人化……在技术方向上,或许这些在起重机械的创新中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