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下半年以来,履带式起重机销量随着市场下行一路走低,租赁市场也受到连带影响,租金直降。如此境况,企业裁员及业务停滞现象屡见不鲜,似乎已成为一种降本增效,逆市止损的方式之一。
对此,北京华源吊装机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建魁似乎有着不同的想法。在他看来,这种“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式的运营方式太过消极,做好管理,积极探寻新的发展道路才是履带吊“抢装潮”退潮之后的真正“千金方”。
机缘巧合入工程,注重管理立事业
说起张建魁与工程机械的缘分,当真是机缘巧合。2005年大学毕业的张建魁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做市场租赁的国企。与众不同的是,他并没有一味抱紧这个看起来旱涝保收的“铁饭碗”,而是处处留心观察,悉心学习。八年时光弹指而过,坚信租赁行业有着无限的市场前景与可能性的他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从小型履带吊一点点发展起来。
如今,他已经拥有了十台履带式起重机,覆盖三一,中联,徐工,抚顺,石川岛,神钢,德马格等多个品牌,三一SCC2500、SCC3200,中联ZCC3200、ZCC5600,石川岛CCH2500、神钢CKE2500都是他的得力干将。
他的业务范围遍及全国,尤以福建,江苏,山东,甘肃,青海和北京为主,江苏如东海上风电,京雄高速公路,未来科技城热电厂,首钢搬迁,北京南站,奥体中心,郑州地铁五号线盾构机安装等项目中都凝结着他的心血。他说:“每每看到这些工程,我内心的骄傲就油然而生,每一个劳动者的付出都不容易,每一个人都值得肯定,未来,我还要做更多的精品工程,助力国家发展建设!”
国企的经历磨砺出了他小心谨慎,持之以恒的平稳心态。多思考,多动脑,多交流,不盲目跟风,小心谨慎,步步为营,保持高度信息敏感性,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是他事业逐渐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管理就是其中之一。他表示:“想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员工和公司必须相互成长,共同进步。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现金流管理,一个环节也不能出问题。我一直致力于创建轻松的办公氛围与宽松的环境,给员工归属感。”
张建魁坚信只有员工越来越优秀,公司才能越做越强。因此他极其重视员工的个人成长与职业生涯规划,从不吝惜于为员工进行技术、安全、现场作业服务流程培训,鼓励员工提升自我,按照工龄,年龄,技术水平等清晰明了地化分员工为技术管理人员、主副机手、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技术主管、现场经理等多个职位,明确员工升职道路,为他们树立不断努力的既定目标。
在他看来,能否共事本就是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双向选择,而他能做的就是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给予员工不低于市场同级别的待遇,他也由衷的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同时,细心的他也时时注意员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员工关怀备至,为他们疏导内心郁结。在进行吊装任务时,张建魁的管理方案是根据区域,按项目进行派遣。2015年,他的公司第一次承接海上风电项目,一连三载,漂浮海上进行作业。海上与陆地的自然条件迥异,这使许多的员工心里倍感不适。他就常常去关心员工的状况,给予慰藉。在他的关怀与不懈努力下,参与项目的员工过五关,斩六将,克服重重困难,准时高效地完成了吊装任务,也为他的公司创造了可观的收益。
在如今市场下行的紧要关头,他也未曾抛弃一兵一卒:“我相信,唯快不破,提高效率,谦虚谨慎地与同行交流学习,拥有及时把握市场动态的敏感性,及针对客户需求的强大反应与执行力。才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最好方法。”
逆境之中,他也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管理方针,由之前的粗矿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深耕行业,挖掘一手信息,采用网站广告等形式增加宣传曝光度,以获得更多的竞标机会。在进行工程前,他还会实地核实场地与甲方情况,形成一套系统作业流程,以避免不确定因素为双方带来的损失。
不畏逆市细思量,剑指海外觅发展
除了对管理的注重外,张建魁的应时而变还体现在对新的发展模式的不断探求之中。
“风电一抢,黄金万两”的时代已然过去。曾经,在“抢装潮”政策刺激下,大量“淘金者”涌入履带吊租赁市场,市场陷入畸形发展的空前繁荣,设备在疯狂抢购下迅速饱和。而2020年12月31号风电新能源补贴取消无异于釜底抽薪,使行业陷入低谷。
张建魁表示:“风电与政策利好固然推动了吊装行业发展,带动了60%以上的吊装租赁市场,使得整个行业发展至少提前了五年之多。但是,这一捷径所带来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过饱和的设备使得如今行业大型履带吊利用率不到百分之五十,小型履带吊的使用率也不到百分之七十,闲置问题异常严重。设备激增时的价格战也使得我手中一千四百多万购入的五百吨设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贬值到五百多万左右。疫情之下,物流成本不断攀升,加之油价上涨,一万二三找不到运输车的情况屡屡发生。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营业额下降高达百分之三十。”
愈是困境,愈要保持清醒,冷静思考。张建魁马上积极行动起来,思考解决方法。租赁价格无法改变,他就着手降本。只选择诚信度高的大企业以保证及时回款,同时不再进行距离过远,设备运输成本过高的项目投标,将目光转向境况良好的二手设备,以降低新增设备的成本。
同时,他敏锐地察觉到承包将是未来租赁商的一大转型方向。他表示:“今年建筑桥梁等的装配市场极具前景,大有可为。”于是他马上着手专业性承包业务,积极开拓业主单位客户资源,进行公司的资质升级,投标参与到激烈的竞争中去。
四处奔走之下,他先后取得了郑州地铁五号线、三号线盾构机吊装项目的承包授权,踏出向不同领域综合性创新发展的第一步。与传统租赁不同,项目总体承包中,起重人员,吊车,属具及吊装任务辅助材料都由中标企业总体承包,不再是以租赁时间计价,而是以工作量计价,干的活越快、越多,取得的效益才越高。承包商全权承担业务权益及责任,大大提高了施工人员积极性及整体效益。
未来,华源吊装将从安全,时效,成本三大方面综合考量,寻求发展。而从三级晋升二级承包商,逐步攀升,使公司发展更上一层楼则是眼下首要目标。
海外市场也是他行将尝试的出路之一。扎根行业17年之久,看着履带式起重机的进口替代逐步完成,已然遥遥领先世界,他有了带领履带吊租赁走出国门的想法:“我国在海外工程机械市场租赁领域还没有跻身世界前列的企业,可以说是一片新蓝海。海外设备租赁价格较高,市场广阔,虽然海外运输费更高,但是承租方会承担这一部分费用。我已经去东南亚进行过考察,进军海外,不失为增加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世界知名度的一剂良方。”他衷心希望,借助一带一路政策发展海外投资,可以引领中国租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摆脱大而不强的现状桎梏,跻身世界前列。
目光长远论行业,综合转型勇竞逐
虽然行业目前尚未回暖,但他仍然看好行业前景。他表示,国家如今提倡新能源,风电行业依旧前途无量,这将对吊装租赁行业产生助推作用。像2020年那样在疫情和政策刺激下,下半年六个月风电安装施工期浓缩在一起的爆发式增长应不会再现,但2025年或者2030年,可能仍有一批风电抢装,还需仰赖国家政策。
前瞻未来市场,他认为在综合性发展热潮下,制造商,租赁商,代理商,承租商可能会出现角色互换或是跨界作业,有的领域或将产生不可调和矛盾。对此,他将发掘崭新的发展领域,寻求与众不同的战略规划以错峰发展,或是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逐中。
若有实力雄厚的资本入驻,不排除整合大市场的出现与租赁巨头的产生,或许还会有一嗨租车那样的租赁下单平台。资本市场运作势必会对原有租赁市场产生极大挤压,但原有租赁商仍会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应时而变,寻求新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出路才是企业现下当为之道。行业黑夜已过泰半,相信黎明就在不久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