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
| :
木棉生南国
捷报动羊城
历时 216 天
由中铁建工集团第五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
广州白云站一期内外钢结构花瓣拼装完成
4000 余名建设者用劳动和汗水
谱写“钢铁之歌”
见证“木棉花开”
由中铁建工集团第五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广州白云站
是一座世界级现代综合
交通枢纽特大型火车站
建成后将与广州站、广州东站
构建“三站一体”的中心城区组合枢纽
对于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实施“交通强国”战略意义重大
广州白云站站房以“木棉花开”为设计理念
站房东西正立面共有木棉花瓣造型104片
每一片往外延伸的木棉花瓣与广州市的市花相呼应
意味着红红火火、生机勃勃
其中,白云站站房一期钢结构花瓣
共由 12 榀飘带花瓣、15 榀内花瓣
以及 25 榀外花瓣组成
其中飘带花瓣高 15 米、最大悬挑 10 米
内花瓣高 15 米、最大悬挑 15 米
外花瓣单榀高 19 米、最大悬挑 28 米
属于格构式变径斜柱结构
体量大、节点多、悬挑远
是白云站钢结构花瓣结构的主要特点
白云站技术管理团队
高质量做好新时代铁路客站
建设新技术方案编撰工作
在“做专做精做优”上做文章
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通过邀请集团内外专家团队专题攻关
先后组织多场专家论证会
编制 《钢结构安装专项方案》
《钢结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专项方案》
等 10 余项专项施工方案
实现关键工序宏观控制
重点部位有效突击
区别于今年3月18日的屋盖整体提升技术
此次内外花瓣拼装采用的吊装安装技术
以260t履带吊为主、80t汽车吊为辅
由外向内、由两端向中间
进行分段吊装
因高架层楼面结构无法直接行走大型吊车
需提前规划行走路线
并在预设线路上进行
相应的高架层楼面板补强
汽车吊支腿下方需设置转换梁
履带吊通道需增设路基箱
使施工荷载通过转换梁
和路基箱传递给框架梁
切实保护了高架层楼板结构
从首件样板花瓣验收完成
到内外花瓣整体拼接完工
从嵌补杆件焊接完成
到临时支撑装置撤场
多项重大节点的“期到既成”
多项关键工序的“成时必精”
诠释了匠心履约、使命必达的铁军风貌
依托BIM技术构建白云站工程的
可视化三维模型
实现可视化施工
有效解决管线冲突及
钢结构复杂节点等问题
将“BIM+物联网+移动+云+网+端”
理念和技术引入工地
搭建智慧工地管理系统
实现智能建造与智慧车站的无缝衔接
打造一座信息化管理
全要素联动的“数字化融合工程”
应用钢结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覆盖钢结构 6 个阶段 16 个环节
实现了钢结构施工全过程质量可追溯
做到钢结构源头严把关、
过程有控制、事后可追溯
开发“一种基于BIM结构变形智能监测系统”
新型实用专利
利用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
对钢结构的全面监测
有效预知钢结构变化趋势
强化钢结构安全质量监管工作
申报“BIM+智能建造助力广州白云站工程建设”课题
面对梁柱复杂节点施工时
借助BIM、Tekla建模技术
以三维碰撞科学检测技术为基础
对花瓣安装方案予以科学优化
切实提升花瓣安装的质量和效率
该项课题还获得了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
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21“金标杯”一等成果
试验研究并应用
“无轨导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
该机器人应用光视觉传感技术
焊缝跟踪智能系统和焊炬摆动系统
无须预设轨道、导向
设备磁吸在构件上行走
可实现90度立向上、立向下和横向爬行焊接
可现场完成大直径超厚板圆管柱的对接焊接
机焊接效率可以比手工焊接提高3~5倍
经现场无损检测
一级全熔透焊缝一次合格率达100%
引入“三维放线机器人”
与BIM、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相结合
对花瓣结构进行精准智能测距
放线偏差可精确在1毫米以内
确保6578个花瓣构件的测量精准性
随着内外花瓣的拼装完成
“云山珠水,木棉花开”雏形正式显现
广州白云站建设进入新的篇章
中铁建工集团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将继续
展现铁路站房建设王牌军实力
为完善”轨道上的大湾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整理发布 |
编辑 | 之然 姜桐
来源 | 中铁建工集团广东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