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一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日,好消息从集团公司传来,在5月11日至15日的股份公司科技成果评审中,市政公司科技成果——《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岩溶地区灌注桩承载特性研究》,被评审专家评为“国际领先”水平,此举标志着公司科技成果再上一个新台阶。
“岩溶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是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之一,但是花都区岩溶发育复杂,依据前期施工经验,一旦开挖该地区地下全是大大小小的溶洞,要想地基稳固,必须解决地下这些溶洞!”回忆起最初研究这个科技成果的想法,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谢芳君说。
据了解,钻(冲)孔灌注桩因具有很强的场地适应性和高承载力在岩溶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在未探明岩溶区桩身溶洞发育的情况下进行钻(冲)孔灌注桩施工,极易发生溶洞漏浆,若处理不当,将引起坍孔、地面沉降、卡钻、埋钻、引起周围建筑开裂等严重事故。”
“当桩基下存在溶洞或溶洞处理不完全时,可能会使桩基产生不均匀沉降,严重者导致桩基失效。同时,岩溶水的动态变化会对溶洞岩体以及桩身发生侵蚀,影响桩基使用效果。”
2019年,谢芳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并于同年4月向集团公司申请了《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岩溶区灌注桩静载试验施工技术研究》科技立项并开始研究。
安置房二期项目岩溶区桩基施工,采用新的技术,通过反复试验论证,探讨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机理及其稳定性问题,完成了该技术从立项研发、探索试验到现场应用的转化,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发表科技论文4篇,创新点4项,关键技术3项,先后获得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2项,股份公司工法工法1项。
“获得这项荣誉我们感到很意外,又感觉在情理之中,它是我们科技团队共同的心血。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公司更需要加强工程科技研发团队和技术人才培育实力。”谢芳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李会介绍。
同样值得高兴地是,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项目的《上跨既有线挂篮兜底防护节水循环系统施关键技术》研究,也被股份公司工法关键技术评审专家评为“国内领先”水平。
一直以来,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坚持科技是强企之基,科技强则企业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思路,紧紧围绕“科技兴企”目标,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研发投入,瞄准创新目标,以解决现场生产难题为科技攻关的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培养出了一批技术创新人才,累计申请专利35项,已授权19项项,省级工法1项,股份公司级工法1项,切实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为公司高质量品质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铁22局集团
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文 字:徐继佳 李会
摄 影:邓启智 白顺
编 辑:徐继佳
审 核:杨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