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冯优
日前,特斯拉CEO马斯克在《金融时报》汽车未来峰会被问及是否认为氢能在加快从化石燃料过渡方面发挥作用时表示:“氢气是我能想象到的能源存储最愚蠢的事情”。“我已经强调很多次了——我被问及氢的次数可能超过了100次,甚至有200次,”马斯克说。“重要的是要明白,如果想要一种储能方式,氢能不是良选。”马斯克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接着表示,储存液态的氢需要“巨大的容器”。他说,如果要以气态形式储存,就需要“更大”的容器。这并不是马斯克第一次怼氢能,此前提及氢燃料电池汽车时,他一向嗤之以鼻且屡次语出惊人:“再过10年也不可能,背后的物理学根本不合逻辑”……马斯克屡次唱衰氢燃料电池的背后是其对氢能的极度不信任。他认为,燃料电池根本没法成功,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更是无稽之谈。首先,氢燃料电池寿命短,目前国内研发的氢燃料电池使用寿命在2000小时左右,这注定了目前氢燃料电池没有办法实现商用。其次,氢燃料电池的动力转化率比较低,燃烧氢气产生电能的过程中,有将近60%的能量会被浪费,这样的电池根本没有利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建立加氢站的难度比建立充电站的难度大很多。加氢站不仅建设成本更高,而且要考虑安全性问题,短时间之内很难普及。上述问题导致了,氢能源短时间之内很难商业化,而且研发成本更高,这是很多资本家们难以接受的。不过,马斯克对氢能及氢燃料电池的不屑一顾并不能阻挡其他有影响力的声音发出不同看法。美国负责能源转型的副助理国务卿Anna Shpitsberg称氢气是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可以与各种其他来源互动。它可以支撑核能,支持天然气,支持可再生能源,碳捕获利用和储存也是如此。高盛EMEA地区大宗商品权益业务部门负责人Michele Della Vigna同样强调,想达到净零,需要氢气发挥作用,未来氢能可能会占全球能源市场的至少15%,这意味着每年超过1万亿美元的市场。此外,氢能作为极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据统计,有70多个国家将氢视为实现脱碳的最关键的技术路径,且占全球GDP约52%的27个国家中,16个已经制定了全面的国家氢能战略,还有11个国家正在制定国家氢能战略。
IPHE国际氢能经济和燃料电池伙伴计划执行主任Tim KARLSSON表示“不同国家发展氢能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关注气候质量和环境,有的更关注能源安全保障,共同的结果是氢能行业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仅政府公共资金就投入了500多亿美元。”
而在我国,要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就要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和能源结构系统性变革,倒逼能源体系的零碳化和产业体系的去碳化、低碳化。将氢能纳入终端能源体系,与电力协同互补,将成为大势所趋。
在国家政策层面,从“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出台到新型储能、氢能等专项规划发布,再到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印发,3月以来,中央层面密集出台了一批与氢能相关政策,让氢能站在全新起点上。根据中国氢能产业白皮书预计,2050年氢能产值将超过10万亿元。未来,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氢能市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时,氢能的产业规模将超过现在的石油产业规模。前景光明,政策扶持,自然会引起市场的争相入局。尤其作为有实力的大型能源集团,早已经实现了在制定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布局。其中,以中国石化为首的上游产业链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去年制定了锚定建设“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的目标,今年更是公开表示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中游产业链的国家电投、东方电气等在氢燃料电池持续耕耘;以中国中车为代表的下游产业链,也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那么,中央企业在加大氢能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推进氢能产业链发展,为“双碳”贡献绿色的过程中,做了哪些新的设计规划、技术成果?「」不完全统计梳理了1-4月中央企业氢能动态,以供读者参考。
附:1-4月中央企业氢能动态表(制表:;信息整理:李洋)未来四十年,碳中和让中国经济社会将迎来系统性变革,社会财富也将随之发生大规模转移。我们将见证一个伟大的时代,见证一个变革的时代。在“顺势者昌,逆势者亡”的历史规律下,创业英雄将层出不穷;紧抓机遇、纵横捭阖的企业也将借势而进,成为产业翘楚;前瞻布局、运筹帷幄的国家也将乘势而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那么该如何理解这一系统性变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做序并推荐的《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大变局》著作,以通俗易通的语言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碳中和画面。
“五大”旗舰上市公司同遭史上最惨财务年:巨亏约300亿!暴跌近300%!
国补取消第一年,海上风电何处去?
习近平首提特高压,中国这项世界领先技术“十四五”将带动万亿级投资
煮酒论剑 | 6张牌笑谈电力2021
人事调整|中国华电原副总经理王宏志升任南方电网总经理
国际油价创七年新高,煤价持续上涨,推动新能源加速替代
制裁升级!美国又出手埋雷,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习近平的能源足迹(2021)
宁德时代高调入场!换电模式站上“风口”,激烈“厮杀”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