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郑铁路项目
4月20日上午
历时100分钟紧张作业
由中铁十局青岛公司承建的
济南上行联络线、下行联络线
(64+64)米T构转体桥
成功跨越京沪线和水白线
实现“华丽转身”
这是济郑铁路第一座
“两桥同转”的转体桥梁工程
为济郑铁路山东段打通铺架通道
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转体桥为新建济郑铁路济南上、下行联络线特大桥,为双幅变梁高T型刚构桥,单幅转体重量为6500吨,转体长度128米,墩高分别为13.5米、8.3米,转体角度分别为52.17°、46.30°,具有“不同墩高”“不同转体角度”“不同转体速度”等特点,在铁路桥梁施工中属于“首座”。
?
两桥
同转
?
该桥预应力采用三向预应力,工艺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质量控制要求严格。另外,转体桥梁跨越的京沪线和水白线为铁路干线,来往车辆密集,平均每二十分钟就有一趟列车经过,安全管理压力巨大。
转体结构由下转盘、球铰、上转盘、转体牵引系统组成。转体过程采取了“先建后转”的施工模式,即先与既有铁路平行建造,再转体与两侧桥墩对接。
为确保转体成功,中铁十局济郑铁路一分部提前进行BIM建模管理,控制球座、滑道、撑脚等特殊结构的进场质量和安装精度,控制砼质量及箱梁预应力张拉质量,转体前严格进行称重试验及配重,保证箱梁受力均衡。
桥梁转体
项目部制定详细的转体施工方案,采用安全、合理的球铰安装施工方法,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对每一道施工环节进行严密测控,通过反复演示转体动态路径,控制起始转体角度差,有效防范转体倾覆的安全风险。
受疫情影响,转体桥施工的物资、材料、设备、人员等进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为此,中铁十局济郑铁路一分部提前谋划、加强组织、靠前指挥,及时解决影响施工的难题。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及济郑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对转体的施工方案、计划以及工程整体推进加强监控。通过各方群策群力、精准发力、保障有力,实现了转体桥梁的安全正点完成。
媒体聚焦
济郑高铁施工“两桥同转”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中央级、省部级等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聚焦报道。
中央电视台
央视新闻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新华社
新华网
工人日报
中国新闻网
中国交通新闻网
山东电视台
齐鲁晚报
大众日报
山东商报
齐鲁网
济南日报
青岛晚报
图文:张文亮 董 玉
编辑:张 珂
责编:朱纪锋
主办:中铁十局党建工作部(企业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