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春日好时节
酣畅施工正当时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中铁大桥局
承建的燕矶长江大桥工地
看看建设者们
“水陆并进”的忙碌景象
“一,二,起!”跟随着领班师傅李成林的劳动号子,18名工人一齐发力,长47.5米、重近400公斤的主筋被抬上了钢架。
4月18日午后2时,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逐渐散去,位于黄州六福湾的燕矶长江大桥北岸工地上人来车往,大桥工地抢抓晴好时机,又现繁忙景象。
大桥主墩桩基钢护筒插打过半,桩基钻孔施工即将展开;锚碇地下连续墙施工已完成三分之一,引桥桩基开挖也即将开始。目前,大桥建设渐入高潮。
1
400多建设者集中会战
”
2020年10月18日,燕矶长江大桥正式破土动工。开工后,工程先后遭遇了洪水、疫情等意外因素冲击,原定施工方案也因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进行了较大调整。调整后,大桥主跨从1650米增加到1860米,成为当前双层悬索桥中的世界第一。
尽管意外因素不断,但大桥建设一直克难奋进。至2021年底,中铁大桥局承建的YJTJ-2标段(跨江主桥黄冈侧及近3.5公里黄冈引桥)已完成项目驻地、工地试验室、钢筋加工场、混凝土搅拌站、主塔墩栈桥(上下游共2座)及施工便道等临建工程建设;锚碇区完成了地下连续墙防护搅拌桩、导墙和施工场地硬化。
2022年开春后,大桥建设大步迈进。2月中旬至3月上旬,不到一个月时间,大桥建设者就打下140多根钢桩,铺设500余块桥面板,拼装5000多吨各类型钢材,顺利完成了主塔施工平台建设,随即转入大桥主塔墩桩基钢护筒埋设施工。目前,56根钢护筒已埋入29根,3台钻机已进驻主塔施工平台,大桥主塔墩桩基即将开钻。
3月7日,锚碇区地下连续墙顺利开钻,锚碇区钢筋笼加工也同步展开。锚碇区由40万方钢筋混凝土浇筑的两个半圆组成,相互咬合成“8”字形状,将4根主缆与岩基紧紧锚定,为主缆 “拉”起整座大桥提供稳固的抓手。地下连续墙是锚碇区的外层保护墙,它的建设标志着锚碇区建设的全面启动。
大桥建设不仅从水面、陆地两线推进,大桥引桥施工所需人力及物资设备已进场布置。据介绍,参与工程会战的员工,已从开春的不到300人增至目前的400多人。
2
一个城市两座桥
”
“参加工作41年,记不清建了多少大桥;但先后为同一个城市建两座桥,还是人生头一次。”58岁的现场调度易建勇说,“我将在黄冈站好人生的最后一班岗。”
2010年至2014年,易建勇随中铁大桥局来到黄州唐家渡,参加了黄冈长江大桥的建设;2019年9月,他来到位于唐家渡下游23.5公里处的六福湾,加入燕矶长江大桥的建设。
黄冈长江大桥是公铁两用的双层斜拉桥,主跨567米;燕矶长江大桥是双层悬索桥,跨径1860米,施工难度较前者大大增加,但易建勇却信心十足:“因为我们的造桥能力一直在进步。”
“我们的焊接水平与汽车制造中的焊接水平是一样的。”王占刚负责的是钢筋笼加工的现场指挥与调度。他介绍,在黄冈长江大桥建设中,钢筋笼加工大部份依靠人工绑扎和传统焊接。电焊焊渣多,焊接点孔隙多,为了保证焊接强度,不得不反复打磨和补焊。而现在采用的是气保焊工艺,焊接材料由焊条变成了外表镀铜的焊丝,焊点光滑, 一次成型。
“一座座大桥就是一枚枚勋章,承载着建桥人的奉献和荣光。”易建勇说,黄冈长江大桥开工建设时,唐家渡还是一个冷清的村庄;如今不过十年工夫,唐家渡已成为繁忙的码头和繁荣的黄冈产业园区。大桥的建设加速了黄冈的发展,改变了唐家渡的命运。
3
挑战世界级施工难度
”
燕矶长江大桥必将是中国桥梁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由于河势、通航、机场等多个条件限制,燕矶长江大桥最终采用四主缆双层悬索桥设计,创下了多个世界级纪录:
?主跨1860米,是目前双层悬索桥中的世界第一;
?是国内唯一采用四主缆结构的大跨度悬座桥;
?四主缆内外垂度不同设计,为世界首创;
?内主缆垂度1:13、外主缆矢跨比1:12,均超过了1:10的国际通行标准。
这样的设计,让大桥构件的生产难度大大降低,让大桥的施工难度大大增加。
为了攻克猫道布置、钢桁梁架设等一系列难题,在大桥建设启动的同时,一项名为“超大跨度不同垂度四主缆双层悬索桥施工关键技术难题研究”的科研课题,在中铁大桥局内立项展开。这个母课题,下面还包括四主缆八字形重力式锚碇施工技术研究、异形厚壁高强度混凝土桥塔工业化建造技术研究等好几个子课题。
监制 | 舒智明
审核 | 祁曙光
编辑 | 王小梅 熊旭辉 周 芮
图文 | 王洪松
来源 | 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