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五局资讯|五局劳模丨杨树:跟自己叫板 跟困难叫板

2022-04-26 15:11:58浏览:1372 来源:中铁五局资讯   
核心摘要:五局劳模丨杨树:跟自己叫板 跟困难叫板




     “看到创新出来的产品给项目带来效益,打心底高兴!”杨树是中铁五局二公司钢结构分公司的副经理,是企业首个海外创新工作室——杨树创新工作室的带领人,2019—2021年度中铁五局劳动模范。







 1










 1





       杨树,2010年5月到二公司钢结构分公司工作,在武汉车间从事模板设计。也是从那开始,车间慢慢转入到电脑CAD制图。当时的老师傅对电脑制图不了解,杨树发挥了年轻人的长处,白天在车间摸索学习,晚上回到宿舍电脑画图。一次,白天跟工人一起干活时,不小心从车上摔下来,造成颅内骨折,住院长达三个月。住院期间,杨树每天仍然坚持学习知识。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杨树技术很扎实,见习期间就运用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结合CAD,解决了花瓶墩桥帽异性板放样的技术难题。



      “无论遇到多么强大的敌人,都敢于亮剑,善于斗争。”杨树说他最喜欢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亮剑”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在2012年昆曼公路湄公河大桥项目开工前,钢结构分公司派遣技术过硬的杨树过去。国外资源短缺、情况复杂,创新难度超出预期。杨树没有丝毫犹豫,带着刚领完结婚证的妻子就奔赴“战场”。     
       初到国外,一系列的不适应使杨树彻夜难眠,短短十几天就瘦了整整一圈。虽然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但是杨树没有退缩。他认真学习探索,全程参与设计及监督制作了湄公河大桥承台操作平台的设计等工作,在缺少各项物资等多种艰苦条件下,突破了一项项在恶劣水流环境下的施工工艺难题。
     第一次去国外,杨树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理论知识。 “想要提升自己,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难啃的硬骨头,就到哪里去。
  


      2017年,“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建设如火如荼。杨树再次投身国外“战场”。为了进一步提升钢结构分公司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2018年3月成立了 “杨树海外创新工作室”,创新创效的研发效应进一步放大。
      在老挝的三年,杨树带领团队开展施工创新及工艺研究10多项,8项应用到工程项目中。申请专利8项,6项获得授权。发表局级工法2项,省级QC小组2个。其中桥墩混凝土喷淋养护系统很好的解决了混凝土养护问题,得到了老中铁路公司全线推广。水沟电缆槽台车获得贵州省2019年职工“五小创新”三等奖。水沟电缆槽台车及养护系统获得局创新科技奖励。工作室还培养出了100多名老挝技术工人,其中一位叫罗伊(音)的老挝工人获得老中公司“铁路工匠”称号,杨树也荣获老中公司 “技术专家”称号。
      成功的背后,却藏着辛酸。一次,杨树妻子突然晕倒,经诊断为重度急性心肌炎,病情十分危险。在要回国看望时,工地二衬台车液压系统却出现了故障。杨树怕耽误工期,决定先抢修机械,再返回国内。妻子的理解和支持给予了他莫大的力量。
      2020年9月,创新工作室由中老铁路项目搬到了杭衢铁路项目部。“别看这些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建议,不是那么成效显著,但小小金刚钻,能破大瓷缸,小革新能解决大问题,小创新也能创造大效益。 
      “我们要经常跟自己叫板、跟细节叫板、跟图纸叫板、跟困难叫板,才能攻克每道技术难关,才能保证我们的产品质量。    
       就是这种苛刻的叫板精神,一直激励着杨树,持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中铁五局新媒体矩阵   

中铁五局新媒体矩阵

微信公众号

人民号

央视频

抖音号

视频号

今日头条

信息来源 | 二公司

编辑 | 滕孟东

主办 | 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扫二维码|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铁五局资讯|田波与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华会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