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2010年5月到二公司钢结构分公司工作,在武汉车间从事模板设计。也是从那开始,车间慢慢转入到电脑CAD制图。当时的老师傅对电脑制图不了解,杨树发挥了年轻人的长处,白天在车间摸索学习,晚上回到宿舍电脑画图。一次,白天跟工人一起干活时,不小心从车上摔下来,造成颅内骨折,住院长达三个月。住院期间,杨树每天仍然坚持学习知识。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杨树技术很扎实,见习期间就运用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结合CAD,解决了花瓶墩桥帽异性板放样的技术难题。
“无论遇到多么强大的敌人,都敢于亮剑,善于斗争。”杨树说他最喜欢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亮剑”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在2012年昆曼公路湄公河大桥项目开工前,钢结构分公司派遣技术过硬的杨树过去。国外资源短缺、情况复杂,创新难度超出预期。杨树没有丝毫犹豫,带着刚领完结婚证的妻子就奔赴“战场”。 初到国外,一系列的不适应使杨树彻夜难眠,短短十几天就瘦了整整一圈。虽然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但是杨树没有退缩。他认真学习探索,全程参与设计及监督制作了湄公河大桥承台操作平台的设计等工作,在缺少各项物资等多种艰苦条件下,突破了一项项在恶劣水流环境下的施工工艺难题。 第一次去国外,杨树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理论知识。 “想要提升自己,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难啃的硬骨头,就到哪里去。” 2017年,“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建设如火如荼。杨树再次投身国外“战场”。为了进一步提升钢结构分公司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2018年3月成立了 “杨树海外创新工作室”,创新创效的研发效应进一步放大。 在老挝的三年,杨树带领团队开展施工创新及工艺研究10多项,8项应用到工程项目中。申请专利8项,6项获得授权。发表局级工法2项,省级QC小组2个。其中桥墩混凝土喷淋养护系统很好的解决了混凝土养护问题,得到了老中铁路公司全线推广。水沟电缆槽台车获得贵州省2019年职工“五小创新”三等奖。水沟电缆槽台车及养护系统获得局创新科技奖励。工作室还培养出了100多名老挝技术工人,其中一位叫罗伊(音)的老挝工人获得老中公司“铁路工匠”称号,杨树也荣获老中公司 “技术专家”称号。 成功的背后,却藏着辛酸。一次,杨树妻子突然晕倒,经诊断为重度急性心肌炎,病情十分危险。在要回国看望时,工地二衬台车液压系统却出现了故障。杨树怕耽误工期,决定先抢修机械,再返回国内。妻子的理解和支持给予了他莫大的力量。 2020年9月,创新工作室由中老铁路项目搬到了杭衢铁路项目部。“别看这些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建议,不是那么成效显著,但小小金刚钻,能破大瓷缸,小革新能解决大问题,小创新也能创造大效益。” “我们要经常跟自己叫板、跟细节叫板、跟图纸叫板、跟困难叫板,才能攻克每道技术难关,才能保证我们的产品质量。” 就是这种苛刻的叫板精神,一直激励着杨树,持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信息来源 | 二公司
编辑 | 滕孟东
主办 | 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