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中缅国际大通道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大(理)至瑞(丽)铁路保山至瑞丽段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由中铁五局承建的全长16公里的保山隧道贯通,为全线按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山隧道位于云南省保山市境内,地处横断山脉怒山深大断裂纵谷区,四周山高坡陡,垂直高差达4000米以上。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和富水不良地质,先后发生软岩大变形17次、涌水突泥6次,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属于I级高风险隧道。
最严环保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
“隧道施工穿越生态水环境敏感区,裂隙水丰富,施工中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地表水源点失水风险,是全线唯一座地下水排放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隧道。”中铁五局大瑞铁路项目部经理夏俊勇说。
施工过程中,铁路部门多次组织专家和参建各方、环保部门研究隧道堵水施工方案,实施最严格的隧道堵排水措施,全过程挖前必探、有水必堵,同时采用隧道液压凿岩台车配合超前注浆堵水,不断优化注浆堵水方案,安全通过了地表的36处68个水源点,六年堵回8400万立方水,相当于六个西湖的储水量,最大限度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施工污水处理方面,项目部优化抽排水施工方案,在隧道内实现了清水、污水分流,投入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确保污水排放达标,切实保护绿水青山。
加强科技攻关 解决技术难题
针对软岩大变形、单线铁路隧道空间小、施工作业慢等问题,项目部开展科技攻关和新技术运用,变更台阶法施工为全断面法施工,快开挖、快支护、快封闭,减少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每隔150至200米间距设置综合洞作为混凝土泵送站,不占道施工,增加有效作业空间,以空间换时间,每月争取了有效施工时间,大幅提高了施工进度。
隧道先后攻克了“软岩大变形、斜井大坡度反坡抽水、施工物流运输、控制测量、施工通风、地下水封堵、单线铁路快速施工”等七大技术难题,保障了施工稳步推进。
大瑞铁路全长330公里,桥隧比76.5%,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重要项目,全线建成通车后,云南昆明至保山仅需3小时、至瑞丽6小时左右,对促进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铁五局新媒体矩阵
中铁五局新媒体矩阵
微信公众号
人民号
央视频
抖音号
今日头条
信息来源 | 五公司
编辑 | 薛超
主办 | 中铁五局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