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一局资讯|两次出征两次凯旋!他们初心未改使命在肩

2022-04-18 18:39:27浏览:188 来源:中铁一局资讯   
核心摘要:两次出征两次凯旋!他们初心未改使命在肩

今年3月以来

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中铁一局二公司

主动请战、冲锋在前

全面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

完成长春、沈阳两地

隔离板房建设1140余套

两次出征两次凯旋

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

长春方舱隔离点航拍   朱浩 摄

二公司充分认识到援建抗疫用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抗疫用房建设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坚决扛牢援建工作的政治责任。公司领导深入援建一线检查指导、调度指挥,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各类困难。建设指挥部及党支部全体党员驻扎一线、奋战一线,戴党徽、亮身份、当先锋,克服低温雨雪、高强度工作环境等困难,主动到任务最艰巨、最繁重的岗位上去。

沈阳健康驿站航拍   马邵杰 摄

关键时刻,一线党员豁得出、顶着上、靠得住、打得赢,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激励广大参建人员坚定信心、共度难关,凝聚起同舟共济的强大合力,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打的赢、顶得上的先进个人。 


No.1

郑志辉


3月13日接到长春方舱援建任务通知后,我立即到达抢工现场。作为后勤保障组成员,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为600余名援建人员提供充足的后勤供给成了很困难的一件事。11天的高强度战斗,让我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可在接到方舱运行期间需要一名运维工人的通知后,我主动报名,再次穿起了厚厚的防护服,怀揣着一局人的使命与担当,再一次踏入这片方舱的“战场”。

郑志辉在工作中  朱浩 摄



No.2

周立飞


周立飞是第一批抵达长春方抗疫用房工程战场的人员,作为技术主要负责人,他主动要求盯值夜班,在凌冽的寒风中,他根据技术要求不断改进现场工艺。白天,他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清晰的思路有条不紊的布局让人很难想象他已经连续工作了多久。周立飞放弃了给他安排的酒店宿舍,每天仅用一床被子一个枕头,凑活着在车上休息。随着抗疫用房的拔地而起,这名年轻技术骨干身形却显得有些佝偻。

周立飞(左一)做技术交底   朱浩 摄


No.3

长春抗疫用房工程青年突击队


长春抗疫用房工程青年突击队:这支青年突击队平均年龄不过26岁,他们既是技术员、安全员、防疫员、保障员,又是施工队和保洁队,他们爽朗笑声和明亮的吆喝,一次次在整个施工现场响起,年轻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着一局精神的发扬与传承。

青年突击队的午餐  朱浩 摄


No.1

徐贵良


在沈阳市健康驿站和方舱医院应急工程建设中,徐贵良坚持以“零事故”理念贯彻落实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真巡视”、“真管”、“真落实”。每日登记、扫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核酸采集,截止人员全部退场,共计完成上万人次的核酸检测工作,他说自己是团员,应该自觉担起青年力量。

徐贵良在工作中  杨芝曈 摄


No.5

李波


李波,作为后勤组组长,组织防疫排查、人员进场、办理车辆出入证,身兼数职,一刻也闲不下来。一起援建的同事们称他是“闪现达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这场无硝烟的战疫中,他始终为工程建设当好防疫“守门人”,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大屏障”!

李波在工作中  杨芝曈 摄


No.6

陈勇


他时刻承担着“安全管家”的职责,从接到命令到施工结束,连续工作了16个昼夜。由于建设场地内有多家参建单位同时施工,导致人员密度增大,他精心组织施工人员核算检测,每天还要对临时办工区域防疫消杀工作。他玩笑着说:“每天休息的时候大脑都在自动重复着按压消杀喷壶的动作。”

陈勇在工作中  杨芝曈 摄


No.7

许白


他从辽阳公交枢纽项目连夜赶到沈阳支援,在保证物资供应的前提下,还要保证物资发放及时,确保不能造成浪费和丢失。他从库房到施工现场,每天要走上好几十次,步数累计几万步,他自己打趣说,“把整年的路都走出来了”。

来源 / 二公司

通讯员 / 杨芝曈  朱浩  韩善有

编辑 / 杨智友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铁一局资讯|中铁一局五公司:实施三大转变 统筹推进大商务管理体系落地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