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石超:穿破时空距离,助力“轨道上的大湾区”

2022-04-17 21:17:01浏览:3669 来源:中铁二十五局集团   
核心摘要:石超:穿破时空距离,助力“轨道上的大湾区”

2021年9月28日,对石超而言是个特殊的日子,广州地铁18号线开通运营,4年坚守,为大湾区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再添一条“黄金通道”,人来人往,穿破时空距离,秒速相遇。


广州地铁18号线开通运营


作为一名工程建设者,石超始终怀着对职业的赤诚和热爱,刻苦钻研、创新管理,在项目管理岗位上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着。他参与建设的工程曾获评“鲁班奖”、“詹天佑奖”、“泰山杯”等重大奖项,个人曾荣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五届“科创杯”中国BIM技术交流大赛“最佳BIM施工应用奖二等奖”、中国铁建“抗震救灾先进青年个人”、广州市建筑业优秀项目经理、济南市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称号。


敢啃“硬骨头”

破解广州地铁施工困局


广州地铁18/22号线工程作为南沙自贸区及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配套、珠三角地区综合交通和公共交通发展战略重要一环、国内设计时速最快的轨道交通工程项目。


除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外,这条设计时速160km/h的线路还下穿11条河流水系、途经10条建筑群及既有线路,集土建、铺轨、机电、车辆段等30多个地铁工程专业门类,技术要求高、施工风险大,是块名副其实的“硬骨头”。


施工作业区间


“要想拿下这场硬仗,必须一切从优从高!”面对挑战,石超心中有杆秤。“严格评审、规范达标”,这是石超恪守的理念。从项目建家建线、安全质量管控、劳务队用工管理等环节推行标准化管理。他在项目管理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打破地铁施工壁垒,促进施工生产,确保地铁工程建设快速打开局面。


在技术人才培养和荐用方面,大胆启用新人,做到“培用并存”,定期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技术交流,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在项目团队建设方面,充分发挥每位技术人员的才能和特长,运用科学合理的考核和奖惩制度,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开创新思维,尽快投入到角色中;在工程管理方面,他积极倡导“项目建设舍我其谁,工程质量人人有责”理念,以严谨认真和敬业奉献,抓好施工生产,严把技术关,确保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品质。


石超指导项目部员工


施工中,他妥善处理“快”与“慢”的关系,在下穿房屋、高速公路、广深港高铁等施工难点,组织技术力量筹划、优化方案,认真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工作,采取地质雷达扫描、提前注浆加固等技术措施,做到“严格评审、规范达标”,实现每个环节的标准化管理,最大程度降低盾构机穿越民房区、厂房群、鱼塘河涌、南沙大道等的安全风险。此外,他还根据现场实际建立了“组、班、队”三级基层自管体系和带班领导巡查体系,并借助“智慧工地”平台让全员参与安全检查,督促问题整改,多措并举,构建全过程无死角的安全质量管控架构,实现安全质量无事故,项目标准化管理先后迎来广州市地铁参建单位和其他单位的多次现场观摩。


石超为白俄罗斯专家介绍项目


深耕“创新田”

项目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有创新,才会有活力,才会有出路。”石超严把质量关口的同时,还善用创新利剑披荆斩棘,斩获成绩。


进驻广州项目,他第一时间组织技术力量筹划、优化方案,成立“创新工作室”并以此为平台,联合知名高校以地铁盾构施工为切入点,针对技术重点、难点展开研究攻关,并积极应用结构件建模、派工单管理等现代化BIM技术手段,将BIM技术与GIS技术、综合监控系统、AR技术关联,实现BIM+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人机一体”的智慧化管理。


项目BIM技术应用先后斩获2019“智建中国”国际BIM赛事一等奖、第五届国际BIM赛事最佳BIM轨道交通施工企业奖、最佳轨道项目BIM应用奖、最佳EPC项目BIM应用大奖和首届“物联杯”IOT+BIM设计运维大赛基础设施类轨道交通一等奖等16项奖项。


广州地铁18号线项目所获荣誉(向左滑动)


多年来,他带领技术团队深耕工程建设“科技田”,在QC成果、“五小”成果、论文申报与发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他参与研发的“隧道混凝土路面施工”QC成果获公司一等奖;在省部级刊物《跨越先锋》(发表《监控量测技术在黑龙峪隧道中的应用》、《喷浆机器人在黑龙隧道中的应用》论文4篇;他参与立项的《锦屏电站东端辅助洞高压大流量裂隙水治理与岩爆防治技术研究报告》荣获国家科学技术部颁发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和岩石力学协会一等奖。


启动“加速度”

助力广州地铁驶入快车道


“既要干得好,又要干得快。”石超经常对员工提出这“十字要求”,要想快速推进现场施工也需要找对方法,抓住“牛鼻子”,确保项目平稳可控,推动广州地铁建设。在项目建设中,他秉承总承包部“五线一转变”发展理念,带领团队认真筹备,精心组织,详细规划,将广州地铁集团一项项工期要求落地开花。


在初步设计阶段,他便先人一步,主动加强与设计单位沟通,在详细踏勘现场基础上,对设计图纸进行优化调整,仅此一项工作,便加快进度一年多时间。为加快盾构下井,石超带领团队紧盯相邻标段主体结构进度,力求无缝对接,与原计划相比提前10天进场。进场后,场地临建与盾构始发端头加固同步施工,经过紧张筹备,2019年5月30日,第一台盾构顺利始发。仅用80天时间,便完成六台盾构全部始发任务,全面进入盾构掘进阶段。


成立石超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要想保进度,除了让盾构机能“啃泥”,还要有充足地方“吐渣”。为此,他在工区设置临时土方存放地,可容纳20000立方的渣土满足项目部5天的盾构施工,针对无法24小时出土和车辆无法满足要求的出土队,他要求一周内整改,整改不及时,项目部与其解除合同。如此,便保证无特殊情况下现场的24小时全天候施工。


此外,施工中,他还注意及时优化方案实现动态控制,确保节点工期实现。地连墙施工中,将基坑“Z”字转角幅分成2幅较短的“L”型幅段,规避“Z”字幅钢筋笼加工、吊装入槽的难度,提高转角幅施工效率,将地连墙分幅幅长扩大至6.4到6.8m,减少工程槽段总数量,减少接头,每天完成2至3幅,最高4幅,创造全线地连墙最快纪录,也是全线唯一一家按节点工期完工的项目。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在基坑开挖阶段,将工序变两端向中间为由中间向两侧开挖,提升施工效率;主体结构施工中,增加施工队伍专职负责始发端施工,确保盾构顺利下井等,顺利完成节点目标。短短两年时间,他带领项目创造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辉煌,安全质量和施工进度均位列全线第一梯队。2019年,全年完成进度计划的113%,他带领的项目获评全线进度管理先进单位和A级分部,创造单机单月掘进508米、单日掘进17环(20.4米)的记录,日完成产值最达720余万元。


盾构机出洞


在他的带领下,广州地铁18/22线项目在实现提质增效,创誉创效成果丰硕的同时,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助力广州城市发展迸发新活力,实现“四个出新出彩”发展目标。



觉得不错就点个赞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三一泵送|智胜天下 | 三一搅拌站预测性维护领跑智能运维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