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风电后市场微平台|广东省: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十四五”新增装机容量约1700万千瓦

2022-04-17 17:29:44浏览:149 来源:风电后市场微平台   
核心摘要:广东省: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十四五”新增装机容量约1700万千瓦

4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22〕8号)。规划指出,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 智能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取得实质进展。省内电力装机总量达2038亿千瓦,西电东送最大送电能力达到4500万千瓦 (送端) 。能源产业发展更加集聚,坚持新能源项目开发和龙头企业带动、 技术创新引领推进能源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先进核能、 海上风电、太阳能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建设差异化布局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达 7300亿元,形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其中,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大力发展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动项目集中连片开发利用,打造粤东、粤西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十四五”时期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1700万千瓦。

适度发展陆上风电。结合资源条件,适度开发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地区的陆上风电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式陆上风电。“十四五”时期新增陆上风电装机容量约300万千瓦。

积极发展光伏发电。大力提升光伏发电规模,坚持集中式与 分布式开发并举,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大力支持 分布式光伏;积极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鼓励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动光伏在交通、 通信、 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多场景应用。“十四五”时期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2000万千瓦。

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规划垃圾焚烧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 生物天然气项目开发,做好发展规划、建设节奏与资源 保障能力及地方财力等方面的衔接;协同推进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和农林废弃物“收、储、运”体系建设。“十四五”时期新增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200万千瓦。

培育能源消费新业态、 新模式。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发挥负荷侧调节能力,推动能源就地清洁生产和就近消纳,提高源网荷储协调互济能力,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在城市商业区、综合体、居民区,依托光伏发电、微电网和充电基础设施等,开展园区 (居民区) 级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在工业负荷大、 新能源条件好的地区,支持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接入消纳,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园区建设。稳妥实施“风光火 (储) 一体化”,鼓励“风光水 (储) 一体化” “风光储一体化”,利用综合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有力推进区域能源消费的低碳化。开展满足多元化能源生产和消费需求的综合能源服务,引导用户优化用能模式,探索能源需求侧管理、主动需求响应、虚拟电厂、电动汽车灵活充电及V2G等面向终端用能的新业态新模式,提升社会综合能效水平。

完善能源输送网络,优化电网建设。全面推进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电网建设。稳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目标网架建设,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网为支撑、珠三角内部东西之间柔性 直流互联的主网架格局。完善区域网架结构,加快珠三角负荷中心输变电工程和送电通道建设,尽快建成粤西第二通道,统筹优化海上风电、核电等电源基地送出通道规划建设。全面加强城乡配电网建设,提高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保障源网荷储的智能灵活互动。加快建设“ 重点保障、局部坚韧、快速恢复”的坚强局部电网,建成完善“ 本地电源分布平衡、应急自备电源托底、应急移动电源补充”的负荷中心和特大型城市应急保安电源体系。“十四五”初期,广州、深圳基本完成坚强局部电网建设;2025年前,珠三角地区坚强局部电网基本覆盖,沿海重点城市坚强局部电网初步形成。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能源科技短板弱项,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变革前沿,提升优势关键技术源头创新供给能力。加强海上风电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创新,重点开展大容量抗台风海上风电机组、漂浮式风机基础、柔性直流送出等技术攻关。建立健全海上风电相关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推进光电材料物理理论研究。攻关智能电网核心元器件,加强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人工智能与电力融合、电力全域物联网、多能互补综合供能、电力网络安全等装备及系统研制。

强化能源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实施能源创新示范工程。充分发挥我省市场规模优势,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在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氢能、波浪能、天然气水合物、智能电网、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核能、生物质利用、地热能等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科技示范项目。

着力推动能源产业集聚发展,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利用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加快建设阳江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以及粤东海工、运维及配套组装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产城融合,着力打造风电产业生态系统,打造国际风电城。以省内风机骨干企业为引领,利用超大市场优势,做大做强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加快形成集整机制造和前沿新材料、叶片、齿轮箱、轴承、电机、变流器、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以及基础结构、海底电缆等设计建设为一体的高端制造产业链集群,推进海上风电机组向大容量、智能化 抗台风方向发展。加快培育海上风电运维产业,统筹布局海上风电运维基地,配套相关基础设施,组织开展运维技术设备研发制造和专业队伍建设。

同时,规划指出要强化政策支持,加强能源政策研究,发挥政策引导、支持、促进作用。围绕能源结构调整方向,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和市场主体行为。制定实施更加积极的政策,支持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新型储能发展、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以及船舶LNG加注站建设;继续支持农村电网巩固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能耗双控等政策措施。鼓励错峰任务重、有条件的地市出台机组顶峰发电和新建机组提前并网投产的奖励政策。研究财政支持等政策,进一步引导和激励电力用户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制定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动态调整机制、尖峰电价、储能电价等价格政策,推动完善峰谷电价、差别电价等政策。落实海上风电补贴及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等政策。完善电力市场 交易规则体系和价格联动机制。

《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规划》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十四五”时期,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日趋复杂。从国外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呈现新局面,在全球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世界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大势已成,推动世界更快进入低碳化、智能化的能源体系和发展模式。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推动能源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广东是能源消费大省、资源禀赋小省,能源自给率低,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必须守牢能源安全底线,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家和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规划》作为广东省“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由广东省能源局组织编制,是指导我省“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

二、主要思路

《规划》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为出发点,统筹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围绕加快转变能源生产消费方式、优化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十四五”及中长期我省能源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三、发展目标

预计到2035年我省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源科技创新取得较大突破,形成新兴能源产业体系,建成国内领先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

按照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要求,《规划》锚定远景目标,从六个方面设定广东2025年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是能源保障更加有力。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亿吨标准煤以上,省内电力装机总量达到2.38亿千瓦,西电东送最大送电能力达4500万千瓦(送端),天然气供应能力达800亿立方米/年。

二是能源结构更加优化。清洁能源逐步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天然气消费持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32%以上,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提高至49%左右,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8%左右。

三是能源利用更有效率。单位GDP能耗下降14%,火电供电煤耗和电网综合网损率进一步降低,能源利用效率保持国内领先并与当前中等发达国家基本相当。

四是能源改革更加深入。促进“X+1+X”天然气市场体系构建,推进油气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公平开放。逐步构建完善“中长期+现货”电力市场交易体系,加快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电力价格的机制。

五是能源创新更高质量。能源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装备制造国产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能源技术合作取得新突破,智慧能源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六是能源产业发展更加集聚。大力发展先进核能、海上风电、太阳能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建设差异化布局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达7300亿元,形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四、重点任务

去年我省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能源消费超预期增长,超出了能源供应链的弹性范围,部分时段电力供应紧张。在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下,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会同有关方面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推动各类电源多发满发,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电力能源供应紧张矛盾。“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我省能源绿色低碳发展面临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我省仍处在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打造“双循环”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要保持在合理区间,都需要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能源需求也不可避免会持续增加。着眼于我省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按照统筹能源发展和安全、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要求,《规划》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

一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重点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光伏发电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发展,“十四五”期间新增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各2000万千瓦;积极发展天然气发电,“十四五”期间新增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3600万千瓦,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实施节约能源优先战略,强化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施工业、建筑、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工程。坚持能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并举,持续推进能源消费清洁化替代,提高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推进区域综合能源发展,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二是增强能源安全供给保障。提出围绕补短板、优布局,扩大油气供给保障能力,加快电网、油网、气网“三张网”建设,提升能源储备能力。统筹能源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推进能源惠民工程建设,加强乡村清洁能源保障,强化民生用能保障,提升城乡居民用能水平。搭建能源监测预警系统,提升突发事件预警能效。加强能源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安全问责机制,提升能源风险管控应对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快速响应能力。

三是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研发,加强创新平台和能力建设。加快建设智慧能源系统,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能源创新示范工程,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四是推动能源产业集聚发展。以“抓龙头、铸链条、育集群”为目标,全力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巩固提升海上风电、核能、太阳能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氢能、先进储能、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构建沿海新能源产业带和省内差异布局的能源产业集聚区。

五是提升能源现代化治理水平。继续深化电力、油气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构建完善“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电力市场交易体系,推动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速构建“X+1+X”天然气市场体系。健全能源治理体系,健全能源标准、统计和计量体系,修订和完善能源行业标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能源营商环境,完善能源政策体系,推动能源治理方式加快转变,推进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六是加强能源开放合作。充分发挥广东省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国家的能源共建与合作,提升能源互联互通及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协同创新发展,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智能高效、开放共享的区域能源体系。推动西电东送可持续发展,逐步推动西电东送计划放开,促进西电东送市场化与广东电力市场建设有效衔接。深化国际能源合作,重点加快油气海外布局,积极参与境外电力、天然铀等资源开发和投资。

一图读懂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全文。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

往期精彩回顾




重磅发布 |《中国风电后市场发展报告(2019-2020)》
技术交流 | 风电机组在役齿轮油质量改善研究及新方法应用
技术交流 | 风电场安全与效益整体提升方案


《》公众号是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官方风电后市场信息发布平台,提供最权威的行业动态,分享后市场运营管理经验。


扫码

在看点这里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风电后市场微平台|金风科技布局温州海上风电产业基地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