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袭扰上海以来
闻令而动、尽锐出战
迅速驰援疫情防控一线
为上海抗疫贡献先锋力量
今天,让我们走近
向险而奔、逆向而行的
二局援“沪”抗疫先锋
挑重担保物资的急“先锋”
沪苏湖铁路项目经理部副经理 管昱华
接到援建上海松江抗疫用房任务后,根据领导安排,物资采购的任务落到了沪苏湖项目经理部副经理管昱华的身上。此次援建施工任务包括室外活动板房、室内隔离床位、供排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在上海因疫情影响而进行全域静态管控期间,要在一天内准备如此大规模的物资和设备,管昱华感到压力巨大。
由于援建点所需材料庞杂,大到电力电缆、方钢、轻型防火板,小到铁钉、螺栓、水管弯头,不同规则、不同型号、不同材质的材料、配件成千上万,都需要一批批、一件件组织回来,并且多数时候一个配件需要从几家供应商调货,在上海人员集中管控、交通管制的特殊时期更是困难重重。
“有压力才有动力,不能退缩!”管昱华深知材料供应对工程进度意味着什么,所以他带领团队立即着手收集信息,并对照材料计划按照轻重缓急和施工顺序,拟定供货清单,想方设法联系采购并协调物资设备进场。
新建板房板材告急,工地“等米下锅”。在考验面前,管昱华带领团队迎难而上,上海市场没货了,管昱华几经辗转在苏州联系到一家多方抢购的供应商;运输车辆少,来一辆车就优先安排卸货;厂主供货不足,就安排专人盯控货源,把供货厂方和运输司机联络捆绑在一起,不间断打电话直到物资进场……就这样一车车板材每天提前到达,满足了施工所需。
管昱华(右)在工作中
一通通电话打下来,不知不觉到了饭点,但管昱华却忙碌得没时间吃饭,刚端起盒饭准备吃几口,新的工作又找上了他。
“管经理,卫浴系统司机说要把钱给了才拉进来卸货。”
“管经理,帮忙协调下挖机司机,场外污水管埋设,平土等工作需要推进。”
作为这次援建施工的副总指挥,管昱华忙成了陀螺,从入场以来他就一直盯在施工现场,把嗓子都喊哑了,吃了几盒清喉片也不管用。但他不敢休息,更不敢懈怠,因为他知道,我们是开路先锋,还肩负着抗疫援建的重任。
“见缝插针”的机电安装艺术
深圳公司机电安装专家 陈军
4月4日一早,深圳公司的机电安装专家陈军带着首批9名机电专业人员,紧急赶往上海支援抗疫用房建设。由于当天深圳没有直达上海的航班,陈军一行人就先乘坐飞机到宁波,后从宁波乘坐高铁,于当晚21点赶到上海。
机电安装的工作,陈军已经干了28年,丰富的经验让他在日常工作中游刃有余。但是这次参加松江抗疫用房建设,他感到了极大的挑战:“就像在打仗!像打仗一样,一秒都不能停!”
现场施工工序多,协调难度大,必须见缝插针、穿插作业,等到装修、吊顶、隔断等前置作业完成,才能开始安装。陈军说:“我们要做好非常充分的准备,全力抢时间,才能保证工期!”为确保施工时的材料供应,陈军带着队员去寻配件、拣材料。由于材料需求计划精准,加上经验丰富,所以他们很快就将材料配置完成,为后续作业节约了很多时间。
为了高效优质完成工作任务,陈军每天工作20个小时以上。由于现场施工图纸经常更新,他就和机电管理人员一起研究、理解设计意图,倒推实体工程深化设计,争分夺秒提出材料计划,为工序展开及跟进装修争取到更多时间,为后来完成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
因为使命在肩,所以勇往直前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那些逆向而行、无私无畏的姿态
擦亮了时代最美的底色
那些奋战不息、昼夜坚守的身影
都值得称赞和尊敬
致敬的援“沪”抗疫先锋
审核丨詹刚、杜龙
图文丨王露军、倪帮华、李东旭
海报丨朱红洲
编辑丨查忠明、李立瑞
素材来源丨上海、深圳、五公司,沪苏湖经理部
主办单位丨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