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又一轮疫情来临
中国人民齐心抗疫的时刻
时常有些国外刺耳的声音出现
但每一次都被外交天团机智反驳
在有礼有节中机智回怼
在有凭有据中寸步不让
我们的外交天团
展示了大国外交应该有的样子
他们幽默、霸气、正直、正义
为中国代言
让每一个国人都热血沸腾
凭借其独有的魅力
成为了中国最火的“网红天团”
而中铁隧道局
作为中国隧道的“代言人”
在我们的外交天团语录中
是什么形象?
跟着官微,我们一起回顾
外交天团对中铁隧道人的四次点赞
能打硬仗、胜仗的中老铁军
中铁隧道局是中老铁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从2016年4月,中铁隧道局建设者走进中老玉磨铁路3标“四隧三桥”,到2020年4月完成任务后火速增援中老铁路全线最后一座隧道——景寨隧道,再到2021年6月,中铁隧道局增援团队打通阻碍中老铁路通车的最后“拦路虎”,在五年两个月共62个月的时间里,数以千计的中铁隧道人默默坚守、默默奉献,用青春丈量着中老铁路长度,为中老铁路开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2年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视频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两次谈到中老铁路,讲述“一带一路”在惠及沿线各国民众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中老铁路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重要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接的国际铁路。
“一带一路”倡议的先期成果
“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穿越天山山脉,横亘中亚,是乌兹别克斯坦有史以来第一条铁路隧道,是中乌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成果,也是丝绸之路重要国际运输走廊中国-中亚-欧洲的组成部分。卡姆奇克隧道长19.2千米,在乌兹别克斯坦乃至中亚都排名第一,是世界隧道建造史的奇迹,被称为“总统一号工程”。
2013年7月,中铁隧道局与乌方签订设计、施工、采购总承包合同。建设者在工期紧张、地质复杂、环境艰苦等多种困难条件下,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于2016年2月27日成功实现隧道贯通。建设者用900天奋战成就了火车900秒穿行大山的奇迹,得到了乌国政府的一致称赞。
卡姆奇克隧道被誉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先期成果,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张名片、一个标杆、一面旗帜。
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100个故事
2021年8月17日,中铁隧道局承建的“一带一路”上的“总统一号工程”——乌兹别克斯坦安帕铁路卡姆奇克隧道入选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100个故事,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官方微博转发后,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100个故事”由直新闻策划推出,外交部官方全程转发报道。报道从中国共产党灿若繁星的历史长卷中选择了100个故事,用100天讲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对外交往中一些精彩难忘的瞬间,追寻当年共产党人的光荣与梦想、伟大与辉煌。
不是债务“陷阱”,而是惠民“馅饼”
2019年3月8日,在全国两会外长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说美国等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不少质疑和指责,比如“债务陷阱论”、“地缘政治工具论”等等,对此有何评价?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回应,“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给各方带去的是满满的合作机遇。通过“一带一路”合作,东非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白俄罗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有了出海通道,东南亚正在施工建设高速铁路,中欧班列成为亚欧大陆上距离最长的合作纽带。在肯尼亚,被称为“世纪工程”的蒙内铁路建成通车,累计为当地创造了将近五万个工作岗位,拉动经济增长1.5%。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工人和当地的人民一道,用了900天时间,建成了19公里长的隧道,使偏远地区的人民仅用900秒,就可以坐火车,穿越崇山峻岭。大量的事实证明,“一带一路”不是债务的“陷阱”,而是惠民的“馅饼”;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共同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缓慢?华春莹:不实
2018年7月16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华春莹用中乌两国共建卡姆奇克隧道的案例,反驳英国《金融时报》有关“一带一路”项目进程缓慢的不实言论。华春莹说,“一带一路”建设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在各参与方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一大批“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合作伙伴国带来巨额的税收和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得到有关国家政府和老百姓的真心 。中国工人冒着生命危险,用900天时间帮助打通了迄今为止中亚最长的一条铁路隧道——卡姆奇克隧道。
“一带一路”
是当今广受 的国际公共产品
和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
中国隧道
不仅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
更拉近了各地人民的友谊
在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下
中铁隧道局用硬核实力
坚定擎起“中国隧道”旗帜
谱写了开路先锋的新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