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字关注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建设公司
4月4日上午9时45分,随着M92桩最后一道金口焊接完成并检测合格,标志着由大脚丫的小兄弟河南油建公司承建的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四期珊瑚门站-田心调压站管线工程一标段全线贯通。
作为该公司进军广州天然气市场的首个项目,自去年8月1日开工以来,他们主动、快速、高效建好项目,创造了名副其实的“珊田速度”,业主4次致信表扬,完工后特意送来锦旗、奖牌予以表彰。
1
主动出击,拿下7公里作业面
珊田线是广州市“攻城拔寨”的重点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广州市天然气安全供应保障能力,有效缓解广州市“用电荒”的问题,对构建“全市一张网”高压天然气输储气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高效建设,尽快完工,项目部全员卯足劲头向前冲。但工程一开工,就给张深深出了道难题。由于征地协调由第三方单位负责,工程进度迟滞被动,开工两个月,他们只拿到了不足2公里的间断作业面和0.4公里的甲供管材。
“不能被动等待,必须主动出击,扫清‘拦路虎’。”项目部积极对接征地单位,主动组织人员反复走线,利用无人机拍摄高空图像,了解整体施工地貌,筹备多条进场道路、堆管点,并制定出详细统计表,标注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张深深坚持每天和征地协调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建立了项目部自己的征借地进度动态统计表。
为了尽可能缩短进场时间,他们主动出人、出机械设备,进场辅助迁移工作,最终拿下了9公里管材和7公里作业面,为下步施工全面展开打下了基础。
2
快速推进,12条定向钻全部回拖成功
该工程主线长22.33公里,线路途经3个场站、2个阀室,累计穿越道路、河流、鱼塘等百余次,其中包含12条定向钻。
针对三穿生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他们按照先紧后宽的思路,经过多次研讨,最终决定12条定向钻设备同期进场,并组织召开定向钻专题会议,聘请专家坐镇,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施工方案。
在M122-M124定向钻作业中,他们遭遇了定向钻穿越之旅中最大的难题,施工区域地质条件与原地勘不符,地质结构更为复杂,石方硬度达到80兆帕 至90兆帕,并且伴随不规则溶洞群,除了风险难度大,还有可能出现冒浆赔偿等新问题。
“有问题我们就解决问题,有风险我们就做好准备积极应对”。拿到最新地勘数据后,项目部第一时间加派人手对当地居民做好安抚,处理征地赔偿问题;同时组织专家研讨会,严格分析现场导向数据,更换大吨位钻机、钻杆、钻头、膨润土等设备材料,并灵活调整泥浆配比、出入土角度等措施保障施工,最终保证了这条“高难度”定向钻一次回拖成功。
为了快速推进工程进展,他们还积极增援兄弟单位,主动提供施工资源和技术支持,帮助兄弟单位迅速打破被动局面,同场站、阀室连接比原计划提前了16天。
3
高效组织,75天抢攻20公里管线
除了主动作为,高效组织生产也是练就“珊田速度”的关键。由于项目工期紧,任务重,项目部遵循“先紧后宽、攻难抢易、难易平衡”的工作思路,取消早会模式,以当日工作汇报、明日工作计划、急需解决难题三大板块为框架每晚召开“碰头会”。
根据项目运行情况,成立“特殊时期”抢建组织架构,对施工计划进行动态控制,明确职责区域,将计划、目标、任务具体责任到个人,全力做好项目整体安全生产。
他们针对交付区域多为断点的情况,灵活调整施工计划,将作业机组打散,成立大机组、小机组、机动机组,三类机组各司其职,大机组追工期进度,保下沟;小机组连线成面,保连头;机动机组保单体试压,不干扰、不占用主线路施工资源,对现有资源配置进行了高效利用。
同时,项目部还以“大干一百天、攻坚保目标”劳动竞赛为契机,将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按照施工性质划分,将技术员分派线路各段管理独立机组,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重点工序,主攻“三穿”工程打通项目堵点。
针对雨季施工,建立倒班制度,“抢晴天,战雨天,斗夜间”,保持“机械不停,人员倒班”的施工状态。夜间项目部人员一起优化施工方案,细化节点目标;白天在保障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全员分散在工地各处蹲点作业;雨天机器抽排水24小时不间断。
为了抢工期,作业人员更是主动放弃春节假期,坚守施工,75天抢攻完成20公里管线,焊接一次合格率达到了99.7%。
下一步,全体参建人员将继续保持高昂的姿态,快速高效做好项目收尾工作,全力保障珊田线按照目标节点顺利实现投产。
素材:河南油建公司 王静 张深深
编辑:苏豪鑫
责编:陈 东
审核:孟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