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东方电气|重磅!东方电气自主研制的亚洲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下线

2022-02-23 22:51:01浏览:3047 来源:东方电气   
核心摘要:重磅!东方电气自主研制的亚洲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下线

2月22日,由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兆瓦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顺利下线,这是目前我国已下线的亚洲地区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风电机组,也是我国下线的首台13兆瓦风电机组。


随着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省委常委、副省长郭宁宁,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俞培根,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徐鹏等领导共同启动运行指令,安放在试验平台的风电主机开始徐徐转动,额定功率稳定加载至13兆瓦,标志着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彦军,项目业主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雷增卷分别在仪式上致辞。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有关领导,合作伙伴、供应商、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及代表等共同见证机组下线。








近年来,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重要指示精神,自觉肩负起实现“双碳”目标的央企使命,不断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和自主创新的步伐,通过跨代开发在国内率先研制出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海上风电技术的“弯道超车”,历史性地将中国风电引入“两位数时代”,此后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又相继开发出适用于广东、江苏沿海中低风速的7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和此次下线的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大功率海上风电的技术迭代优化,受到市场的青睐。截至目前,7兆瓦及以上等级海上风电机组已投运1.12吉瓦,占国内投运同等级机组的43%,居国内首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围绕“双碳”,基于最终实现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能源结构转型和“海上平价”目标,集团坚持以创新驱动不断加快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国产化的步伐,自主研制的7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一级部件国产化率实现100%,整机国产化率超过96.2%。此次下线的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国产化率也达到了90%。
 







此次下线的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针对福建、广东等1类风区,基于已批量投运、技术成熟的10兆瓦海上直驱平台开发,额定功率提升30%,叶轮直径从185米增大至211米,在10米/秒的平均风速下,可利用小时数超过4100小时。以一个100万千瓦的项目测算,与10兆瓦机组相比,选用13兆瓦风电机组可减少机位23个,节约工程造价约5亿元,将有效降低度电成本,提高业主投资收益率,有力推动海上风电实现平价上网。








该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采用集团定制化开发抗台风策略,可抵御77米/秒的超强台风,适用于我国98%的海域。与机组配套的叶片,首次采用碳纤拉挤工艺,突破了百米级超长柔性叶片研制的系列难题,单支长度达103米,刷新了我国风电叶片最长纪录;变桨系统采用行业首创的双驱电动变桨系统,具备冗余设计功能,安全性高,可靠性好;发电机容量覆盖范围广,风能利用率高、运行可靠、维护成本低。








据了解,该13兆瓦风电机组轮毂中心高度达130米,风轮扫风面积3.5万平方米,在设计风速下,每转动一圈,可发电22.8度,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5000万度清洁电能,能满足25000个三口之家一年的家庭正常用电,可减少燃煤消耗1.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3.8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成效。其投入应用,还可带动风电全产业链升级,促进大型国产吊装设备、安装运维等发展,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转型、助推“双碳”宏伟目标实现。


文图|东方风电

编辑|曹成欢

校对|高舒丽

审核|周剑航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国际船舶海工网|长江流域最大吨位的3000吨级的电动货船在南京下水启航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