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印发。关于海上风电,规划提出,将聚焦打造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逐步推动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此前发布的《山东省能源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也指出山东省将力争“实现‘十四五’海上风电技术重大突破”。
千里之外,生于内陆、长于海上的一家风电整机商,也在其“十四五”规划中表达了其在海上风电的雄心壮志。2021年11月15日,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装”)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向海图强,建立海上风电技术创新领跑地位。
二者,不谋而合。
2008年
启动5MW海上风电机组研制
2009年
5MW项目获得科技部项目支持,开始组建行业唯一的“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
2台5MW机组并网运行,创全球风轮直径最大、单位千瓦扫风面积最大、安装及并网最快等诸多第一
2014年
完成国内首个海上整机功率曲线和载荷测试、电能质量测试;国内首家通过海上风电低电压穿越测试,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海上风电型式认证的主机厂家
2015年
H171-5MW海上风电机组立项研发,5MW获取批量订单
2016年
5MW批量海上风电机组下线,制定《海上风电防腐国家标准》
2017年
自主设计研发的主梁为碳纤维真空灌注、主梁厚度及长度国际第一的83.6米叶片下线,匹配当时全球风轮直径最大的中国海装171-5MW机型
2018年
H171-5MW年满发小时数3957h,创造III类风区世界纪录,获得2018年度最佳机型奖;同时,5MW首个批量首年全场年等效满发小时数近3300,位列全场第一;同年,国家工信部《海上浮式风电装备研制》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立项成功
2019年
全国风轮直径最大的210-10MW获设计认证
2020年
获200余万千瓦海上订单,相继完成6MW、8MW等机组研制
2021年
自主设计研发的全国最长的102m叶片下线,匹配中国海装H210-10MW机型,该机型于9月17日下线。10月,H256-16MW海上风电机组获设计认证,并于风能展发布。国内首个深海浮动式风电项目各项研制生产工作完成,22年初将完成示范应用
2008年到2021年,十三年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研发设计及运行经验,使得中国海装成为国内唯一持续且稳步推进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研制、示范、应用的整机企业;从机组研制到示范运行,从认证测试到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在海上风电领域,中国海装始终以自主可控作为核心,创造了一项项全国和全球纪录,打破了国外的技术的垄断,引领了国内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方向,带动了大型海上风电产业链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国家海上风电发展战略的落实落地。
以漂浮式海上风电场为中心,待其成熟应用后可与光伏和潮汐能发电、储能装置作为能源供应基础,形成分布式多能互补,打造能源自给自足、休闲娱乐一体化的智慧浮岛群,用于海上风电制氢、海洋监测站、深海养殖、海水淡化、供水系统、生活用电、敏感负载等,进一步增强中国海装海上风电全寿周期综合服务能力,为海上风电的多场景应用及装备创新发展打下基础,助推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因海而兴,向海图强。作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中国海装其母公司中国船舶集团近年来在深海养殖,海洋旅游、邮轮及游艇产业、“风电+”等方面结出丰硕成果。而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中国船舶集团更是将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与应用提升至新的高度。中国船舶集团将立足自身动力装备研制体系完善的优势,发挥海上风电勘察设计及风电机组与核心关键设备配套研发制造、海工作业平台和海洋钢结构设计建造、海洋工程总包建设和全寿期运行服务等全产业链综合优势,利用深远海养殖工厂行业引领优势、氢能源制储运用和智慧海洋领域先发优势,促进“风电+”海洋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心怀理想的海装人脚步匆匆。在首批平价海上风电项目中,中国海装连中三元。其中,2021年10月下旬,一场由山东能源集团发起的,面向平价时期的海上风电主机厂竞争性比选中,中国海装以绝对优势中标,双方将紧密协作,共同推进山东省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在“30·60”目标的引领下,中国海装已做好全方位准备,从海上风电的浪潮中汲取更大动能,为山东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为我国早日实现绿色能源低碳转型,向海图强,阔步进发。
来源:齐鲁晚报
实时掌握行业资讯 共同把脉
联系我们微信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官方信息发布平台,实时发布最新的公告通知、行业信息、 等重要资讯,为业内人士搭建掌握行业动态的重要平台。
电话:010-68596009
邮箱:fncy@cweea.com.cn官网:www.cwee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