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印发。关于海上风电,规划提出,将聚焦打造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逐步推动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此前发布的《山东省能源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也指出山东省将力争“实现‘十四五’海上风电技术重大突破”。
千里之外,生于内陆、长于海上的一家风电整机商,也在其“十四五”规划中表达了其在海上风电的雄心壮志。2021年11月15日,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装”)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向海图强,建立海上风电技术创新领跑地位。
二者,不谋而合。
以海为媒 逐梦深蓝
近年来,在全球绿色浪潮与我国“双碳”目标的双重加持之下,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在热烈声中不断加快步伐。而这其中,海上风电更是成为了香饽饽,预计到2030年我国海上风电总装机量将达到66.5GW,一时间,群雄毕至。
布局与深耕海上这条路,中国海装在多年前已率先出发。中国海装位居山城重庆,却是一家与大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风电企业。自2009年承建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来,依托母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强大的海工底蕴,秉承让科技创新成为核心源泉的初心,牢记打造我国海上风电技术高地的使命,中国海装砥砺奋进,创新不止,为我国海上风电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08年
启动5MW海上风电机组研制
2009年
5MW项目获得科技部项目支持,开始组建行业唯一的“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
2台5MW机组并网运行,创全球风轮直径最大、单位千瓦扫风面积最大、安装及并网最快等诸多第一
2014年
完成国内首个海上整机功率曲线和载荷测试、电能质量测试;国内首家通过海上风电低电压穿越测试,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海上风电型式认证的主机厂家
2015年
H171-5MW海上风电机组立项研发,5MW获取批量订单
2016年
5MW批量海上风电机组下线,制定《海上风电防腐国家标准》
2017年
自主设计研发的主梁为碳纤维真空灌注、主梁厚度及长度国际第一的83.6米叶片下线,匹配当时全球风轮直径最大的中国海装171-5MW机型
2018年
H171-5MW年满发小时数3957h,创造III类风区世界纪录,获得2018年度最佳机型奖;同时,5MW首个批量首年全场年等效满发小时数近3300,位列全场第一;同年,国家工信部《海上浮式风电装备研制》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立项成功
2019年
全国风轮直径最大的210-10MW获设计认证
2020年
获200余万千瓦海上订单,相继完成6MW、8MW等机组研制
2021年
自主设计研发的全国最长的102m叶片下线,匹配中国海装H210-10MW机型,该机型于9月17日下线。10月,H256-16MW海上风电机组获设计认证,并于风能展发布。国内首个深海浮动式风电项目各项研制生产工作完成,22年初将完成示范应用
2008年到2021年,十三年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研发设计及运行经验,使得中国海装成为国内唯一持续且稳步推进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研制、示范、应用的整机企业;从机组研制到示范运行,从认证测试到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在海上风电领域,中国海装始终以自主可控作为核心,创造了一项项全国和全球纪录,打破了国外的技术的垄断,引领了国内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方向,带动了大型海上风电产业链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国家海上风电发展战略的落实落地。
免责声明:非本网原创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