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机械工业全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抢抓市场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克服各种困难,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十四五”开局迈出新的步伐。
展望2022年,随着稳定宏观经济的政策逐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相继启动,机械工业运行环境将持续改善、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回升。但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同时行业又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保持机械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压力依然存在。
工程机械产品生产渐趋平稳,增速放缓,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挖掘机产量增速已回落至个位数;四是汽车全年产销量在连续三年同比下降后实现增长,分别完成2608万辆和2628万辆,同比增长3.4%和3.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全年产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
3、效益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6万亿元,同比增长15.6%,比2019年增长20.79%,两年平均增长9.9%;实现利润总额1.61万亿元,同比增长11.64%,比2019年增长23.25%,两年平均增长11%。但与全国工业相比,2021年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分别低于全国工业3.78和22.6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营业收入高0.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低7.2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基本稳定
2021年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恢复虽未及预期但总体保持稳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年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5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8%、24.3%、23.3%和12%,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3%、10.2%、6.7%和2%;而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3.7%,两年平均增速为下降8.2%。
5、分行业运行总体向好
2021年机械工业十四个分行业运行形势总体向好。全年十四个分行业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其他民用机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机床工具和电工电器行业增幅超过25%。实现利润方面,工程机械行业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呈现同比下降;其他十三个分行业实现利润均为同比增长,但其中出现分化,机床工具、其他民用机械行业利润增幅超过60%,而石化通用、重型矿山、汽车、内燃机等行业利润增幅在3%以内。
6、对外贸易创历史新高
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有效防控和生产秩序的快速恢复,机械企业主动作为、抢抓国际市场先机。2021年机械工业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全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04万亿美元,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其中出口总额6765亿美元,同比增长33.7%,创历史新高;进口总额3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实现贸易顺差3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创历史新高。
7、行业运行处于景气区间
机械工业景气指数的编制涵盖生产、投资、外贸、经济效益等多个维度,综合反映机械工业的运行情况。全年机械工业景气指数始终处于临界值之上,年初在上年低基数的基础上景气指数一度冲高至231.18,此后逐月回落。年末12月份,机械工业景气指数为112.57,虽为年内低点但仍显著高于临界值,处于景气区间。
(二)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1、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推升企业成本
2021年钢材、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12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连续8个月增幅达到两位数,机械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上涨压力持续。2021年机械工业全年营业成本21.89万亿元,同比增长16.48%,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速;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21元,比上年增加0.64元,高于同期全国工业0.47元。
2、行业利润率下滑
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升,机械产品销售价格上涨乏力,导致行业盈利能力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机械工业出厂价格指数二季度由负转正,至年末增幅仅为2.7%,远远低于原材料购进价格的增幅,由此影响了机械行业的利润。6月-11月连续6个月,机械工业单月利润总额同比下降,全年机械工业利润总额增速较同期全国工业低20余个百分点。全年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19%,低于全国工业0.62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0.22个百分点。
3、货款回收难问题在延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机械工业应收账款总额为5.78万亿元,同比增长10.38%,占全国工业应收账款总额的三成,显著高于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是全国工业的1.5倍。此外专项调查中企业反映,2021年使用票据结算的客户增多,46%的企业应收票据总额出现上涨,其中12%的企业涨幅超过10%,导致资金周转压力较大。年末机械工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仅为1.5次,较全国工业低0.38次。
4、接续订单不足压力已显现
机械工业重点联系企业调查数据显示,机械企业订货走势趋缓,增速持续下滑,累计订货额同比增速已由3月末高点的41.39%,回落至年末的2.22%。近期调查显示,61%的被调查企业在手订单同比增长,58%的被调查企业在手订单仅可满足2022年一季度的生产。此外海外市场订单趋缓明显,仅28%的企业在手海外市场订单增长,78%的被调查企业在手海外订单仅可满足2022年一季度的生产。
风电机组合计生产7617.8万千瓦,占比56.58%,比上年提高1.82个百分点。相关企业创新开拓、抢抓市场先机,东方电气集团与中国华电签订首台自主G50燃机示范项目主机合同,助力我国能源领域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应用,推动能源革命;陕鼓动力与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签署了《参与生产设施建设采购合作协议》,陕鼓将为俄罗斯用户持续提供节能环保产品和智慧绿色系统解决方案;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与丰诺(江苏)环保科技公司启动风电叶片绿色回收与应用示范项目,探索解决退役风电叶片下游应用、退役风电复合材料回收难的行业共性问题。
(四)创新能力建设助推重大装备国产化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机械行业创新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底,挂牌运行和批准建设的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共计234家。其中重点实验室110家,挂牌运行97家,正在建设13家;工程研究中心123家,挂牌运行113家,正在建设10家;挂牌运行创新中心1家。
重大装备国产化及重大装备核心部件国产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网发电,这是全球首个并网发电的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项目,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达93.4%,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我国首套“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在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威204H62平台正式投入工业性试验,标志着我国成为极少数可以自主研制高端自动化钻机的国家;中联重科成功研制全球最大上回转塔机,产品重达4000吨,额定起重力矩达12000吨米,是全球首台超万吨米级的上回转超大型塔机,最大起重重量达到450吨,最大起升高度400米;东方电气联合中国华能研制的7兆瓦等级海上抗风型风电机组顺利完成吊装,并首次在7兆瓦等级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上应用国产化主轴承、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变流器IGBT等核心设备,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关键部件研发、制造的核心技术;由沈鼓集团研制国内首台套储气库用离心压缩机在黄草峡储气库顺利投产,标志着国内首台储气库注气离心式压缩机组一次性投运成功,开创了国内离心式压缩机组用于储气库注气工艺的先例;由天津贝特尔流体控制阀门有限公司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联合研制的大口径轴流式调节阀完成鉴定,应用在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检定站沈阳分站,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五)数字化改造助力行业制造能力提升
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机械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特变电工国内首个输配电行业重点打造的5G智慧工厂,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营销服务一体化的集成管控与决策体系,为我国输变电装备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提供可推广、可借鉴的应用案例;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落成,采用国际领先的制造装备,融合解放先进工艺技术和精益生产思想,致力实现智能化、柔性化生产,其中新松公司机器人的应用实现了移动机器人技术对重卡总装线各环节工艺的全流程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