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三航|国内最长湖底隧道正式通车

2021-12-30 20:02:14浏览:510 来源:中交三航   
核心摘要:国内最长湖底隧道正式通车
对促进沿线苏锡常城市发展
攻克了
项目钢筋加工及构件预制配送中心采用“超市化”管理
太湖隧道“围堰明挖法”的工序特别多,施工组织非常困难。太湖隧道工程建设规模大、施工技术难、安全风险高、环保要求严,工程建设极具挑战。
常州至无锡段开通”
三大难题
由三航局参建的
太湖隧道项目垂直支护段长达2.8公里,靠常规的支架搭设工艺满足不了进度需求,且支架搭拆还有周期长、安全隐患大、施工效率低等弊端。
终建成大道
能有效缓解目前沪宁高速
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无锡段
高速公路网规划中
来源:三公司
与正在建设中的常宜高速相接
确定的支撑“三大战略”发展的
项目全长10.79公里
“深基坑内土体固化技术应用”
为打造“滴水不漏”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太湖隧道采用堰筑法施工工艺
为了解决功效问题,三航建设者将原装的柴油锤换成更先进的液压锤,实现每分钟锤击30次,可连续锤击200万次,不间断工作1110个小时的新突破,使得沉桩速度大大加快,由起初的每天两根提高至最高每日可沉桩15根。
地方高速公路项目

太湖隧道正式通车啦!
创下全国非预应力方桩
而在生态保护上,每年初项目团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鳊鱼、鳙鱼、鲢鱼等鱼苗84吨,螺蛳、河蚬等底栖动物40吨,为太湖注入新生力量。
五大视角
历经1400个日日夜夜
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
图:杨国栋 耿爽爽 史瑞新
隧道横断面采用
项目向西
无锡、苏州段的拥堵
突出标杆创建赋能
苏锡常南部高速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林鸣曾说
车辆从建成的隧道内部驶过
觉得好看,请点赞↓
水下送桩最深的记录
接下来
第二条高速公路通道
百年品质工程
也是沪宁间的
超长超宽水下隧道工程
 
历经4年建设
由于第三、四、五仓的地质条件差,淤泥质粉质粘土占主导,触变性、流动性大,不易开挖、运输困难,必须先进行淤泥固化工作。3个仓段全长1711米,固化宽度124米,平均深度8米,固化方量达170万立方米。经过多次探讨与实地考察,项目部引进螺旋式固化机、采用新型固化剂—坤泽淤泥固化剂,将外侧便道淤泥固化先行,以此减少侧向淤泥流动的压力,运用此“三板斧”,攻克淤泥固化“拦路虎”。
为交通强国建设
与无锡环太湖高速相接
三航建设团队
三航局参建的
看工装研发为项目建设减人增效!
太湖隧道入口
折板拱两孔一管廊形式
高品质、绿色、安全、舒适的

苏锡常南部高速是
隧道采用堰筑法施工工艺,从岸边向湖中逐段分仓推进,先围堰、再抽水、开挖、主体建设,每完成一仓主体工程建设,将进行回土、回水作业,并逐步恢复湖面。

以上
太湖隧道工程
随着江苏省副省长

项目部先后申报专利20余项、省级工法2项,其中已获批省级工法2项,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1项等,另有6项发明专利正在实审阶段。
也是江苏省“十五射六纵十横”
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成后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除此之外,项目部还创新了一系列入模控温工艺,引进具有高新技术水平的制冰机组,以物理降温的方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将混凝土温度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在浇筑过程中,引入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预埋分布式光纤光缆,实时采集温度、振动数据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克服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间长、方量大等难题,确保隧道底板一次性浇筑成型。
等 8 项重大技术难题
“十五射”的组成部分
12月30日下午4时许
是该项目的
 
此外,项目部钢筋加工及构件预制配送中心,采用智能分拣机器人等全自动钢筋加工设备,降低人工投入。项目还设置了集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和机械化于一体的全封闭式混凝土供应中心,通过科技创新,培养了一批科研人员和产业化施工队伍,实现了“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的最终目标。
项目部在太湖临时码头上方搭建了空中带式输送机,精准投放原料,原材料“来无影、去无踪”,解决了运输扬尘的问题,实现了零污染。同时,项目部对施工过程中的噪音严格控制,打桩均在钢护筒里进行,缩小噪音辐射面,降低施工音量;除此之外,项目部还制定了“污水零容忍”制度,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太湖。
两侧行车孔单孔净宽17.45米
关键性、控制性工程
看建设者用“三板斧”攻克淤泥固化“拦路虎”!
是国内最长湖底隧道
“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
其次改用高强度送桩杆,从每5根桩更换一次送桩杆改进为每60根更换一次送桩杆,节约了11个小时的更换时间。项目最终历时20个月,马山段3654根预制方桩全部打完,稳稳地扎在了湖底15米处,创全国水下送桩最深纪录。相比传统灌注桩,采用预制水泥方桩,工期更短,更环保。
项目建成后的航拍图
围绕大体积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问题,项目部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结合科研课题研究和现场实践,提出解决气候变化下混凝土裂缝和内部缺陷、提高清水混凝土观感效果的一系列成套防水方案,不断优化原材料选型和混凝土的配合比,提升混凝土自身的防水能力。
 
坚持党建引领
项目团队独立自主进行工装研发,成功研发了整体可移动支架台车、模筑台车与钢筋台车的双联动工艺、中隔墙高大模架及钢筋台车的双联动工艺,相比传统支架搭拆工艺,提升效能3.5倍。
贡献了三航力量
向东
让我们用
隧道内部设星空顶
项目部申报的《基于满堂支架体系的可整体移动模架施工工法》被选为2020年度江苏省工程建设省级工法,并申报了相关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箱式结构的可移动支架平台》、《一种盘扣式满堂支架整体移动的新工艺》。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
以勇争一流的风貌
在4年建设过程中
打造出新时代我国领先水平的
净高7.25米、净宽40.6米
正式通车运营
编辑:王心慈
储永宏宣布
看建设者如何破解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三峡170MW风电项目机组及塔筒采购招标

上一篇:

中铁大桥局九公司招标采购|中铁大桥局九公司南中高速项目桥梁防腐涂装工程中标结果公示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