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正式成立,中国西电原董事长白忠泉挂帅
夯实关键数据基础。广泛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是保障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和消纳的基本条件。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大量部署的传感器和传感网络,电网可以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获取和智能分析;通过建设数字电网实时感知系统,电网的各类状态可以变得“透明”。
推/荐/阅/读
国家电网高层人事变动:原总会罗乾宜出任董事、党组副书记
那么该如何理解这一系统性变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做序并推荐的《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大变局》著作,以通俗易通的语言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碳中和画面。
展望未来,数字化和绿色化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脉络,而数字电网,可以说是数字化和绿色化的交叉领域,可以实现数字化和绿色化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建设数字电网,将以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支撑绿色化,从而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离不开数字电网的建设。数字电网是以新一代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电力能源网络与新一代信息网络为基础,通过数字技术与能源企业业务、管理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形成的新型能源生态系统。做好数字电网建设,有助于推动能源革命。
五大原因导致拉闸限电,问题是你愿意被拉闸限电,还是愿意溢价买电?
文/李鹏
未来四十年,碳中和将让中国经济社会将迎来系统性变革,社会财富也将随之发生大规模转移。
我们将见证一个伟大的时代,见证一个变革的时代。
另外,数字电网在碳监测、碳追踪、碳计量、碳认证等任务中也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新型电力系统中海量的、多样化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形式开展实时监测,同步采集和发布各类型终端的电力和碳排放数据,可以建立完整准确的全口径电—碳模型,并据此开展碳排放趋势分析,挖掘电力系统和相关方的减碳潜力,对发展绿电产业、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顺势者昌,逆势者亡”的历史规律下,创业英雄将层出不穷;
快速协同应对瞬息万变。新型电力系统对电力生产供应和客户服务的快速协同提出了很高要求。数字电网将通过“数据+算力+算法”,实时掌握电网运行全生命周期信息,并能够快速、及时作出反馈,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用电情况的复杂变化,更快更好满足用电主体的需求。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十四五”期间我国电力系统将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以及骨干电网与区域电网、局域网、微网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综合能源电力发展模式转型。在电源侧,风电、光伏新能源接入比例越来越高,新能源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发展;在电网侧,高比例电力电子化、交直流混联、微电网和多能源网络接入;在负荷侧,新型负荷增多,多元市场主体具有不同利益诉求;同时,规模化储能增加,新储能形式不断涌现。在电网转型过程中,种种结构形态上的变化,对电网调度、控制、运维、规划、营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电网不仅要有“量”的增加,还要有“质”的变革,需要更好推进数字化、智能化,适应变化、实现转型。
加快研究算力算法。新型电力系统对象数量剧增,时间常数小、频域分布广、动态过程混杂,动态行为更加复杂,对计算的准确性和快速性要求更高,仅仅依靠经验模型和数据,无法实时准确地刻画出电力系统的特征和规律。而运用数字电网技术和数据驱动方法,可以显著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的可测性。
(作者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电网关键技术”项目负责人)
END
前瞻布局、运筹帷幄的国家也将乘势而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紧抓机遇、纵横捭阖的企业也将借势而进,成为产业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