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聚焦“大成本”管理 | “1256”多措并举推动“大成本”管理落地开花
编者按 管控好成本才能抓住创效的“牛鼻子”。近年来,集团公司在扎实开展“项目管理年”活动基础上,创新推行“大成本”管理,自上而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管理体系重塑,有效提升了精益化管理水平和经济运行质量。
聚焦集团公司“大成本”管理,三公司以项目管理提升为着力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落脚点,全面贯彻落实“大成本”管理理念,通过“一张清单”、“两个引入”、“五大中心”、“六项制度”夯实管理基础、补强管理短板,推动公司发展稳中求进、进中提质,不断释放企业发展新活力,向“行业一流”工程公司努力奋进。
从开展“大成本”管理活动以来,公司始终以加强项目管理为抓手,以措施落地见效为目的。针对“大成本”管理链条中“两支队伍”建设、两个策划考核、收尾项目管理等薄弱环节,多次召开专题会,制定推进的措施和时间节点,明确责任人,梳理下发责任清单,并在微信群内公布。
坚持一周一对照,一月一汇报,每周对完成情况进行督导通报。同时将“清单”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清单”约束住人、管得住事,在提高责任者的主动性方面,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公司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压力促活力。全面推行“清单制”工作方法,使总部各部室负责人深感责任重大、工作目标更加明确、解决问题思路更加清晰,通过主管、分管领导帮扶、督导按时完成任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工作实效。一张“清单”全覆盖,让“无形的手”一目了然,也让“有形的手”克己慎行。一纸清单、一份责任、一个目标,这是近年来公司不断压实管理责任,夯实管理基础的重要举措。通过“清单”式管理,逐级压实责任,“大成本”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根据集团公司“大成本”管理要求,引入外部专家团队,参与项目标前策划,持续提升策划质量;引入优质“两支队伍”,积极探索有效合作模式,建立双方长期稳定合作共赢的机制。
加强项目标前策划,深度把握可研-估算、初设-概算、施工图设计-预算三个环节,分阶段进行深入对接。一大批市政、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项目,相继以EPC模式建设,复杂多变的合作模式,对适应市场环境、做好项目标前策划提出了严峻考验。公司总部顺应发展趋势,在新疆石河子、喀什等区域,及时对接引入当地设计院、造价咨询等社会优秀团队,参与项目标前策划。结合市场经验,深度解析业主的招标文件、付款条件、预期收益等;参与现场踏勘、协助进行成本分析、二次经营策划、不平衡报价调整等策划工作;深入与业主、设计的对接沟通,做好设计方案优化、概算调整,逐步提高标前策划质量。对重点项目,无标前策划书不递交投标文件。近年来,公司不断发展,规模迅猛增长,给项目管理带来巨大挑战,要实现企业规模扩张与管理升级协同推进,必须优化合作模式,扩大“两支队伍”的合作范围。为从根源上解决“小、散”队伍质量不高的问题,在“两支队伍”建设方面,公司成立工作组,由公司主管领导任组长,定指标、定考核,保落实。为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公司主动走出去,强力推动优秀“两支队伍”合格名录的拓展,尤其是积极考察引进隧道、房建施工方面信誉好、履约能力强的队伍。分管领导牵头对拟引进“两支队伍”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其公司背景、施工能力、履约和管理水平。在全公司范围内下达任务指标,对推荐引进“两支队伍”的职工,分阶段进行奖励。不断优化管理制度、整合资源,发掘内在潜力,扶持现有“两支队伍”的壮大和发展,促进现场组织管理升级和生产能力水平提升。为提升企业的创效能力和长远竞争力,公司陆续成立了“五大”中心。组建以来,各个中心精准职能定位、摸准创效脉路、细化推进措施,为企业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机械设备管理中心以管理为基础,以服务项目为宗旨,建立长效机制。通过组建专业的设备管理团队,降低设备维管费用;通过区域材料周转基地,减少调遣成本,部分材料就地进行整理翻新,达到修废利弃目的;通过市场化运作,扩大周转材料租赁范围,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机械设备管理中心在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创效方面,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正在探索总结能“最大程度盘活有效资产、促进管理提升创效”的新战术、新路子。
爆破管理中心坚持扩展外部爆破业务的发展战略,把“走出去”和“引进来”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拓宽发展之路、积极寻求广泛合作,已经同中建、中铁多家单位开展爆破业务合作,且均被纳入爆破作业长期合作伙伴行列;与湖南铁军爆破工程有限公司、军凯静爆工程有限公司签署技术指导协议,引进先进的爆破技术和安全管理经验。运作模式上实行区域化管理,采用内部架子队+外部劳务队+当地民爆公司等合作模式。依托专业爆破公司展开战略合作,开拓静态爆破、爆破拆除及机械拆除市场。紧跟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开展矿山开发和生态治理等新业态,爆破中心把资质升级、人才培养作为职能提升的首要任务。工程量是项目各项资源配置的依据和基础,是生产和经济“两条线”的“桥梁”和“纽带”。管好工程量,守住“钱袋子”,算量中心是抓实、抓牢成本管控、促进项目创效再提升的重要举措。算量中心成立以来,以工程量复核为抓手,重点是复核结果的运用,为项目的标前策划、不平衡报价等提供数据支撑。项目中标后,算量中心牵头建立“五量”台账,在项目清单、图纸勘误、对下验工、材料计划编制、责任预算编制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线上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并通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熟练程度和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公司管控能力。公司成立测试中心,购置测试激光雷达探测系统,与传统测绘方式相比,获取原始地貌数据的效率大幅度提高,成果数据准确度较高、速度快,同时减少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在长大隧道管理方面,运用莱卡3D扫描仪,按照一定频率随时抽检,在质量管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收尾项目数量多、资源占用多、成本管控弱化等特点,为补齐收尾项目管理短板,确保效益颗粒归仓,公司成立收尾项目管理中心。重点负责建立、健全收尾项目管理体系,协调各部门履行收尾项目管理职能,牵头对纳入收尾管理的项目进行“六项锁定”。收尾项目管理中心按照“一项目一方案”的原则,梳理各项目的剩余工作内容,明确责任人及时间节点,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对收尾项目管理进行调度、通报、考核,督导收尾项目快速销号。同时压减人员岗位设置,减少费用开支,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公司通过“六项制度”不断夯实“大成本”管理,促进“大成本”管理工作的深入化、常规化。建立“大成本”管理办法学习制度。活动开展以来,公司总部、项目部多次召开学习、讨论专题会议,学习“大成本”管理理念、工作思路、工作重点,真正做到“学习深入化、工作常规化”。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公司总部定期进行督导。
开展经济活动分析例会报告制度。公司总部通过召开业务培训会议、制定工作流程、下发文件要求等,对经济活动分析的责任人、工作原则、协同配合工作内容、时间节点、分析成果运用、考核问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项目每季度末由项目经理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议,会后将经济活动分析资料、会议视频一并上报公司成本管理部,由成本部逐项目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开展情况进行通报。推进项目副经理考核制。副经理是项目策划执行的主要实施者,加强项目副经理的管理考核,尤为重要。公司每月收集副经理施工日志,每季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对副经理进行一次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共有3名副经理被降为施工员。坚持总经理报告制度。为充分发挥公司总部的项目调度职能,真实了解项目综合管控情况,公司推行月度总经理报告制度。月末各在建项目,梳理当月完成产值、对上计量及支付、对下验工及付款,物资储备、盈亏情况、存在问题等重要事项,形成书面报告,由项目经理签字确认后,直接向公司总经理报告。通过总经理报告制度,让项目反映问题“直通车”,公司领导解决问题“零距离”,快速、高效推进项目运转。推行信息化手段运用制度。强化“互联网+施工管理”思维,在建项目现场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场景进行全天候监控,后台接入公司总部,公司安全监督部派专人24小时监控,发现有违章行为,第一时间连线项目,进行通报并限时整改。现场技术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置执法记录仪,每月将工作视频上报工程技术部、安全监督部备查,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不断促进现场生产组织管理的转型升级,确保施工任务顺利完成。 量化业务培训制度。为强化培训的效果,要求日常的业务培训必须先制定培训方案,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必须根据参培对象量身定做,培训课件经人力资源部、公司领导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展,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不合格者降职使用。一年来,共有8名同志受到降职处理,促进效果明显。全公司上下自始自终在强化“大成本”管理理念,将“大成本”管理融入项目管理的每一个角落,运用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手段,实现“全成本、全周期、全覆盖、全员责任”的降本增效,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源动力。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