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首届商业模式创新大赛结果揭晓啦!
市场客户、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典型测试…
权威专家对230余份作品进行
多个维度多轮评审
共评选出
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
三等奖15名、优秀奖38名
你熟悉的名字上榜了吗?
快来看看获奖名单~
来康康获得产业类一等奖
和创意类一等奖的商业模式
分别“创新”在哪里?
传统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价值源自降低的成本。风电产业创新中心现货交易策略研究团队提出的新模式商业价值来自于技术优势带来的价值创造,从而实现降低、或转移新能源电场的现货交易风险,实现平稳收益。
团队采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方案,基于电力交易、电力气象、网架结构等海量数据,利用高精度气象数值预报、深度学习与金融风险管理等先进技术,分析得到关键、准确的市场参考信息,提升交易过程中的博弈能力。
高精度的风功率预报与电价预测是此项研究的关键点与难点。创新中心主任助理兼电力气象研究所所长、工作组组长耿福海带领团队成员整合气象和风电专业优势,不断探讨激发创新灵感,通过反复实验,回测验证,复盘分析,逐渐突破技术瓶颈,为本商业模式提供了技术保障。当下,电力交易改革尚处于摸索阶段,各省交易规则不尽相同且更新频繁,对技术攻关也造成了不少的阻碍,团队成员积极跟进,及时更新相关功能的设计与开发,使得系统切实满足需求,保障技术成果顺利转化。
如今,这套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现货交易辅助系统已在上海能科在晋7个风电场部署应用,截至10月,在该系统支持下调整交易策略,为公司增加售电收益2200余万元。从全国来看,截至2020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为28153万KW,年发电量4665亿度,光伏为25288万KW,年发电量2611亿度。根据本模式方案测算,若为每度电销售价格提高2分钱(其中50%作为技术服务费),则市场容量达到72亿元。
在中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牵引下,国内新能源交易市场呈现极为火爆的状态,也暴露出市场的信息不透明、缺少对资产价值的公允评估、缺少交易担保或其他增信手段等问题。
针对新能源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中央研究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团队结合国家电投新能源并购中发现的问题和需求,建立起一个服务集团公司和能源行业的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权威性新能源资产交易服务平台,提出“数字化新能源资产交易平台”模式,旨在助力新能源资产交易科学、高效的开展。
创意类一等奖 绿氢产业发展集群 在中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氢能产业发展迎来历史机遇,国内外各企业纷纷聚焦氢能市场,但均存在技术受限、成本过高、聚集效应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吉电股份氢能产业中心自成立以来,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群策群力探讨绿氢产业发展模式,在经历多次测算和修改后,形成了绿氢产业发展集群的方案。 方案发挥丰富的风光资源优势和国家电投领先的氢能技术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建与主导千亿绿色氢能全产业链,坚持示范先行、以点带面,构建氢能产业生态系统,探索有效商业模式,加快氢能产业化、规模化、商业化进程。与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产业充分协同合作、融合发展,形成优势互补,技术、金融、产业深度融合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氢能基础设施,谋划布局加氢站,探索制氢加氢一体站模式,推广氢燃料汽车,实现氢能交通替代。示范应用绿氢制取合成氨、甲醇等大宗化学品,尝试绿氢用于金属冶炼,推动工业低碳转型升级。摸索天然气掺氢技术,实现氢进万家。引入氢能装备高端研发制造业,为发展氢能产业奠定基础。 方案打造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和装备制造的氢能产业发展集群,做到氢能产业内循环,积极发展“绿氢”与交通、化工、金属冶炼等领域结合,逐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协同,打造千亿市值绿氢产业发展集群,为国家电投实现“2035一流战略”作出贡献。●商业模式创新大赛?寻找独角兽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加入微博!